请问高层建筑测量施工方法是什么

2024-06-03 15:37:34 (43分钟前 更新) 209 9272

最新回答

1、平面尺寸控制
首先要基础定位标准。这是要求规划测量部门精确。
根据定位桩(坐标),放样是注意要大尺(通尺寸)拉通测量,严谨小卷尺叠加测量。
   再次是放样顺序:从两边后四周向中间方向,按照图纸轴线均分,把误差或偏差集中到中间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后设备间位置。(避免分户验收不合格)
   用激光铅垂仪和经纬仪就足够了,在正负零处设置最少三个并在两条垂直相交的轴线上的控制点,在这几个点上不楼层的垂直方向上留下放线孔,用铅垂仪和经纬仪配合就行了,很简单的。
2、垂直度控制
高层通常不会使用铅锤来挂垂线,一般使用激光垂准仪:一般10层以内偏差最小。所以在10层、20层、30层.........设置垂准仪基准点。一般50线交叉点,为了架设仪器方便使用1米线交叉点。
3、结构层高控制
由室外基准点引入建筑外侧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暗柱),一层可以做50线,再从此处往上通尺测量,每层都设置该层的50线,在是过程中层高50线引入是层高控制的关键。分两步进行:1、从下层往上引入,至改框架柱的外侧主筋上(一般有油漆三角符号标示),然后用水准仪(或水平管)从该点在平面上散开。控制该层结构混凝土面。2、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拆模完成再将该层的50线打在该框架柱外层的混凝土面上,控制以后地面和粉刷工程。以此类推,说简单也不简单。
4、仪器使用方法要正确,尽量保证精确,不能有一丝马虎。
1、平面尺寸控制
首先要基础定位标准。这是要求规划测量部门精确。
根据定位桩(坐标),放样是注意要大尺(通尺寸)拉通测量,严谨小卷尺叠加测量。
   再次是放样顺序:从两边后四周向中间方向,按照图纸轴线均分,把误差或偏差集中到中间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后设备间位置。(避免分户验收不合格)
   用激光铅垂仪和经纬仪就足够了,在正负零处设置最少三个并在两条垂直相交的轴线上的控制点,在这几个点上不楼层的垂直方向上留下放线孔,用铅垂仪和经纬仪配合就行了,很简单的。
2、垂直度控制
高层通常不会使用铅锤来挂垂线,一般使用激光垂准仪:一般10层以内偏差最小。所以在10层、20层、30层.........设置垂准仪基准点。一般50线交叉点,为了架设仪器方便使用1米线交叉点。
3、结构层高控制
由室外基准点引入建筑外侧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暗柱),一层可以做50线,再从此处往上通尺测量,每层都设置该层的50线,在是过程中层高50线引入是层高控制的关键。分两步进行:1、从下层往上引入,至改框架柱的外侧主筋上(一般有油漆三角符号标示),然后用水准仪(或水平管)从该点在平面上散开。控制该层结构混凝土面。2、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拆模完成再将该层的50线打在该框架柱外层的混凝土面上,控制以后地面和粉刷工程。以此类推,说简单也不简单。
4、仪器使用方法要正确,尽量保证精确,不能有一丝马虎。
lichao7980 2024-06-03
超高层建筑测量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上32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99.9m,对主体工程的测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工程的垂直度按要求层间不得大于±3mm.全高竖向偏差为3H/10000且不得大于±30mm.由于施工现场狭小,测量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如下测量方案。
  1、平面控制
  该工程位于街面,属城市高层建筑物,建筑物的红线及定位均由城建规划局测定。我们根据城建规划局所提供的测量标志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复测,依据建筑物的轴线和开间建立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基准。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  中,应能准确迅速地恢复各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矩形控制的施测中,其四角顶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90°,每角用2个测回,其误差不行大于±9″-15″,四角的总和为360°,其误差不得大于±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1/5000L.对平面控制的四个顶点,设立牢固的标志。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标志的影响,对四角顶点的观测要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2、高程控制
  施工场地狭小,水准点的设置很难根据现场实际设置四个水准基点,进行连网观测,其闭合差小于±mm(n测站数)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闭合差平差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准确的调和数据,以便在  使用过程中互相校核。
  3、竖向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建筑物的垂直度计划采用内控法,作为该工程的竖向控制方法。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用威尔特ZNL激光铅垂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投测。
  4、技术依据和施工测量设备
  本工程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85)及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按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施工测量仪器配备情况见下表
  5、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
  a、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底层四角、框架柱均设。
  b、基辅尺,读数允许偏差为±0.50mm.
  c、基辅尺高差为±0.7mm.
  d、闭合水准仪路线闭合差为±4n  .  (n为测站数)
  e、水准仪的I<±15″。
  〈2〉水平角的施测:
  a、水平角的观测为3个测回,测回差为9″。
  b、要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误差。对点时,必须将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3〉垂直度的投测
  视准线必须与仪器机纵轴重合。
  主体测量精度
  6、主体工程的施测作法
  本测量方案从地下室施工结束后开始,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在大厦的东面建立场外测控网络,根据现场的情况分别将建筑物平行引测到中兴路两边,控制网的建立要精心施测,精心计算,施测的各种数据要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正确无误建立起轴线外控制网络,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效果。
  7、建立轴线垂直引测基准网点
  在地下室施工结束时,根据图纸轴线关系,在±0.000楼板砼上,每栋塔楼精确埋设200×200×10钢板四块控制点的测量标志。精确测量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度数。距离须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角度应用经纬仪(J2级的精密仪器)测量,在A.B.C.D控制点,分别作标记,反复测各点的尺寸,角度无误整理成原始资料,做好每次投测复核的基准原始点。在四块钢板位置上,根据控制点布置尺寸,在底层组成边长为定长的直角四边形ABCD(矩形),测出各柱到轴线与此矩形的方位关系,作为向上各层投点进行楼面放样,校正复核的原始资料,控制点位置见下图。
  8、对主楼各层轴线的投测:
  〈1〉投测点设置后,在各层楼板投测点A.B.C.D四点处,须留置200×200孔洞供激光铅垂仪的光线通过。采用天顶天底竖向贯通投点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测点上,调平,在浇好的砼楼面预留洞口上安装扣件夹板,用仪器校正夹板上圆心点后上紧螺丝,作为楼层柱、剪力墙轴线放样的依据。
  〈2〉在天顶投点过程中,为了消除仪器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回转,反复调平水准管轴,使仪器在360°范围内水准管轴绝对平行,对仪器的对点器回转90°、180°、360°方向反复调整,校核圆心位置,使仪器圆心与控制点完全一致后,方可投测到楼层上。
  〈3〉进行上层楼面投测时,固定好A.B.C.D四点夹板后,置经纬仪于A点上,测∠BAC,并丈量AB.AC,进行角度和长度的检验,∠CDB,CD.BD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按底层矩形ABCD,CD.BD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按底层矩形ABCD与各柱到轴线的方位关系,测出该层全部轴线位置,并以此进行楼面各尺寸的放样工作。
  〈4〉主体结构施工中,考虑到上层浇水、杂物、堆物等因素,在控制钢板旁砖砌490×490保护圈加预制板保护盖,并在每层预留200×200垂直传递孔,放样后四周砌100高隔水圈,隔挡投点时各层施工用水洒在仪器上。
超高层建筑测量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上32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99.9m,对主体工程的测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工程的垂直度按要求层间不得大于±3mm.全高竖向偏差为3H/10000且不得大于±30mm.由于施工现场狭小,测量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如下测量方案。
  1、平面控制
  该工程位于街面,属城市高层建筑物,建筑物的红线及定位均由城建规划局测定。我们根据城建规划局所提供的测量标志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复测,依据建筑物的轴线和开间建立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基准。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  中,应能准确迅速地恢复各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矩形控制的施测中,其四角顶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90°,每角用2个测回,其误差不行大于±9″-15″,四角的总和为360°,其误差不得大于±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1/5000L.对平面控制的四个顶点,设立牢固的标志。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标志的影响,对四角顶点的观测要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2、高程控制
  施工场地狭小,水准点的设置很难根据现场实际设置四个水准基点,进行连网观测,其闭合差小于±mm(n测站数)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闭合差平差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准确的调和数据,以便在  使用过程中互相校核。
  3、竖向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建筑物的垂直度计划采用内控法,作为该工程的竖向控制方法。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用威尔特ZNL激光铅垂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投测。
  4、技术依据和施工测量设备
  本工程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85)及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按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施工测量仪器配备情况见下表
  5、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
  a、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底层四角、框架柱均设。
  b、基辅尺,读数允许偏差为±0.50mm.
  c、基辅尺高差为±0.7mm.
  d、闭合水准仪路线闭合差为±4n  .  (n为测站数)
  e、水准仪的I<±15″。
  〈2〉水平角的施测:
  a、水平角的观测为3个测回,测回差为9″。
  b、要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误差。对点时,必须将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3〉垂直度的投测
  视准线必须与仪器机纵轴重合。
  主体测量精度
  6、主体工程的施测作法
  本测量方案从地下室施工结束后开始,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在大厦的东面建立场外测控网络,根据现场的情况分别将建筑物平行引测到中兴路两边,控制网的建立要精心施测,精心计算,施测的各种数据要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正确无误建立起轴线外控制网络,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效果。
  7、建立轴线垂直引测基准网点
  在地下室施工结束时,根据图纸轴线关系,在±0.000楼板砼上,每栋塔楼精确埋设200×200×10钢板四块控制点的测量标志。精确测量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度数。距离须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角度应用经纬仪(J2级的精密仪器)测量,在A.B.C.D控制点,分别作标记,反复测各点的尺寸,角度无误整理成原始资料,做好每次投测复核的基准原始点。在四块钢板位置上,根据控制点布置尺寸,在底层组成边长为定长的直角四边形ABCD(矩形),测出各柱到轴线与此矩形的方位关系,作为向上各层投点进行楼面放样,校正复核的原始资料,控制点位置见下图。
  8、对主楼各层轴线的投测:
  〈1〉投测点设置后,在各层楼板投测点A.B.C.D四点处,须留置200×200孔洞供激光铅垂仪的光线通过。采用天顶天底竖向贯通投点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测点上,调平,在浇好的砼楼面预留洞口上安装扣件夹板,用仪器校正夹板上圆心点后上紧螺丝,作为楼层柱、剪力墙轴线放样的依据。
  〈2〉在天顶投点过程中,为了消除仪器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回转,反复调平水准管轴,使仪器在360°范围内水准管轴绝对平行,对仪器的对点器回转90°、180°、360°方向反复调整,校核圆心位置,使仪器圆心与控制点完全一致后,方可投测到楼层上。
  〈3〉进行上层楼面投测时,固定好A.B.C.D四点夹板后,置经纬仪于A点上,测∠BAC,并丈量AB.AC,进行角度和长度的检验,∠CDB,CD.BD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按底层矩形ABCD,CD.BD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按底层矩形ABCD与各柱到轴线的方位关系,测出该层全部轴线位置,并以此进行楼面各尺寸的放样工作。
  〈4〉主体结构施工中,考虑到上层浇水、杂物、堆物等因素,在控制钢板旁砖砌490×490保护圈加预制板保护盖,并在每层预留200×200垂直传递孔,放样后四周砌100高隔水圈,隔挡投点时各层施工用水洒在仪器上。
尚同家园 2024-05-19
具体的方法:
1、平面尺寸控制
首先要基础定位标准。这是要求规划测量部门精确。
根据定位桩(坐标),放样是注意要大尺(通尺寸)拉通测量,严谨小卷尺叠加测量。
再次是放样顺序:从两边后四周向中间方向,按照图纸轴线均分,把误差或偏差集中到中间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后设备间位置。(避免分户验收不合格)
2、垂直度控制
高层通常不会使用铅锤来挂垂线,一般使用激光垂准仪:一般10层以内偏差最小。所以在10层、20层、30层.........设置垂准仪基准点。一般50线交叉点,为了架设仪器方便使用1米线交叉点。
3、结构层高控制
由室外基准点引入建筑外侧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暗柱),一层可以做50线,再从此处往上通尺测量,每层都设置该层的50线,在是过程中层高50线引入是层高控制的关键。分两步进行:1、从下层往上引入,至改框架柱的外侧主筋上(一般有油漆三角符号标示),然后用水准仪(或水平管)从该点在平面上散开。控制该层结构混凝土面。2、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拆模完成再将该层的50线打在该框架柱外层的混凝土面上,控制以后地面和粉刷工程。以此类推,说简单也不简单。
4、仪器使用方法要正确,尽量保证精确,不能有一丝马虎。因为从仪器就开始误差啦,到最后就是误差的叠加再叠加,就是错误了。
具体的方法:
1、平面尺寸控制
首先要基础定位标准。这是要求规划测量部门精确。
根据定位桩(坐标),放样是注意要大尺(通尺寸)拉通测量,严谨小卷尺叠加测量。
再次是放样顺序:从两边后四周向中间方向,按照图纸轴线均分,把误差或偏差集中到中间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后设备间位置。(避免分户验收不合格)
2、垂直度控制
高层通常不会使用铅锤来挂垂线,一般使用激光垂准仪:一般10层以内偏差最小。所以在10层、20层、30层.........设置垂准仪基准点。一般50线交叉点,为了架设仪器方便使用1米线交叉点。
3、结构层高控制
由室外基准点引入建筑外侧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暗柱),一层可以做50线,再从此处往上通尺测量,每层都设置该层的50线,在是过程中层高50线引入是层高控制的关键。分两步进行:1、从下层往上引入,至改框架柱的外侧主筋上(一般有油漆三角符号标示),然后用水准仪(或水平管)从该点在平面上散开。控制该层结构混凝土面。2、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拆模完成再将该层的50线打在该框架柱外层的混凝土面上,控制以后地面和粉刷工程。以此类推,说简单也不简单。
4、仪器使用方法要正确,尽量保证精确,不能有一丝马虎。因为从仪器就开始误差啦,到最后就是误差的叠加再叠加,就是错误了。
abcdeffggg 2024-05-05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409559249877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