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地基怎么处理

2024-06-02 19:27:17 (17分钟前 更新) 267 1699

最新回答

地基处理的处理方法如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    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
地基处理的处理方法如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    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
金凯瑞砖家 2024-06-02
1)垫层法
   将基础下的湿陷性土层全部或部分挖出,然后用黄土(或2:8、3:7灰土),经过筛后,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垫层厚度约为1.0~2.0倍基础宽度,控制土的干密度不小于1.6t/m3,它能消除一定深度内(一般为1~3m)土的湿陷变形,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增强地基的防水效果,费用较低。适于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2)重锤夯实法
   将2~3t重锤,提到一定高度(4~6m),自由下落,一夯挨一夯如此重复夯打,使土的密度增加,减小或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一般能消除1.0~2m厚土层的湿陷性。适于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3)强夯法
   用8t以上的重锤,从10m以上高度自由下落,强力夯击土体。一般锤重10~12t,落距10~18m时,可消除3~6m深土层的湿陷性,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适于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深层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4)挤密法
   是用机械(人工或爆扩)成孔的方法,将钢管打入土中,拔出钢管后在孔内填充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要求密实度不低于0.95。通过桩的挤密作用改善桩周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基本上可消除桩深度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处理深度一般可达5~10m,造价低。适于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5)预浸水法
   利用黄土浸水后自重湿陷的特性,在施工前挖坑进行大面积浸水,水深不小于30cm,使土体产生自重湿陷,其稳定标准为最后5d的平均湿陷量小于5mm,从而达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本法需要足够水量,处理时间较长(约3~6个月),同时应注意浸水对附近建筑物和场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要求其间距不小于30m。处理后还应进行专门性的勘察工作,重新评定湿陷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适于III、IV级自重湿陷性场地6m以下的处理,6m以上尚应采用垫层等方法处理,可处理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Δzs≥50cm的场地。
6)灌筑(预制)桩基础
   将桩穿透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层,使桩尖(头)落于承载力较高的非湿陷性黄土层上,荷重通过桩身和桩尖(扩大头)传到非湿陷性黄土层中。桩的长度和入土深度以及桩的承载力,应通过荷载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处理深30m以内。采用桩基需消耗材料较多,费用一般较贵。适于基础荷载大,有可靠的持力层的处理。
1)垫层法
   将基础下的湿陷性土层全部或部分挖出,然后用黄土(或2:8、3:7灰土),经过筛后,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垫层厚度约为1.0~2.0倍基础宽度,控制土的干密度不小于1.6t/m3,它能消除一定深度内(一般为1~3m)土的湿陷变形,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增强地基的防水效果,费用较低。适于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2)重锤夯实法
   将2~3t重锤,提到一定高度(4~6m),自由下落,一夯挨一夯如此重复夯打,使土的密度增加,减小或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一般能消除1.0~2m厚土层的湿陷性。适于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3)强夯法
   用8t以上的重锤,从10m以上高度自由下落,强力夯击土体。一般锤重10~12t,落距10~18m时,可消除3~6m深土层的湿陷性,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适于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深层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4)挤密法
   是用机械(人工或爆扩)成孔的方法,将钢管打入土中,拔出钢管后在孔内填充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要求密实度不低于0.95。通过桩的挤密作用改善桩周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基本上可消除桩深度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处理深度一般可达5~10m,造价低。适于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的处理。
5)预浸水法
   利用黄土浸水后自重湿陷的特性,在施工前挖坑进行大面积浸水,水深不小于30cm,使土体产生自重湿陷,其稳定标准为最后5d的平均湿陷量小于5mm,从而达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本法需要足够水量,处理时间较长(约3~6个月),同时应注意浸水对附近建筑物和场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要求其间距不小于30m。处理后还应进行专门性的勘察工作,重新评定湿陷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适于III、IV级自重湿陷性场地6m以下的处理,6m以上尚应采用垫层等方法处理,可处理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Δzs≥50cm的场地。
6)灌筑(预制)桩基础
   将桩穿透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层,使桩尖(头)落于承载力较高的非湿陷性黄土层上,荷重通过桩身和桩尖(扩大头)传到非湿陷性黄土层中。桩的长度和入土深度以及桩的承载力,应通过荷载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处理深30m以内。采用桩基需消耗材料较多,费用一般较贵。适于基础荷载大,有可靠的持力层的处理。
丁国栋3 2024-05-23
您好
地基处理是指通过采取人工措施,改善或改变地基土(或岩石)的性质,使之能够满足上部结构物(包括基础)的要求的工程措施。
处理方式比如:各种桩、地基强夯、喷射砼、锚杆、地下连续墙等
希望能帮到您
您好
地基处理是指通过采取人工措施,改善或改变地基土(或岩石)的性质,使之能够满足上部结构物(包括基础)的要求的工程措施。
处理方式比如:各种桩、地基强夯、喷射砼、锚杆、地下连续墙等
希望能帮到您
xiaoze2000 2024-05-15
地基处理是为了让房子更加稳固,地基处理主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有的工程,不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而只采取基础工程措施;有的工程还同时对地基的土和岩石加固,以改善其工程性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地基处理是为了让房子更加稳固,地基处理主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有的工程,不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而只采取基础工程措施;有的工程还同时对地基的土和岩石加固,以改善其工程性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酸奶娃儿 2024-05-1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0049190521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