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清三代青花瓷器怎么鉴别

2024-06-03 00:14:35 (54分钟前 更新) 338 3068

最新回答

清三代青花瓷器的鉴别方法:
第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4、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
第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艺术水平。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清三代青花瓷器的鉴别方法:
第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4、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
第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艺术水平。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吧啦左耳 2024-06-03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时期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时期则显得工整规范。    
第五,底足特征。比如康熙时期有一种双圈足颇具时代特征。而雍正时期的器足则多呈现滚圆、细腻、光滑的泥鳅背特征。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时期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时期则显得工整规范。    
第五,底足特征。比如康熙时期有一种双圈足颇具时代特征。而雍正时期的器足则多呈现滚圆、细腻、光滑的泥鳅背特征。
汐汐蘑菇 2024-05-19
1、造型:明清各朝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一句。这是因为各类的器形,多能较为准备期的反映本时代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实惠风貌和技术条件。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靠了靠的鉴定方法。对于明、清各代的一些典型器形,特别是名贵瓶中没更应娴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
2、纹饰: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收费方面,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3、胎釉: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骨和釉面,也是缎带和贱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鉴别赝品时,运用胎釉特微就能登时剥去伪装,解惑去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的成份和稍早工艺上都有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出他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及化学成份方面加以研究,发前人之所未觉,集前人之所未成,便能丰富和其充实其胎釉的鉴定内容。
4、款式: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凭款式特点来断代和辨别也就相当重要根据各代款式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的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对比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方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的深浅但弄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式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1、造型:明清各朝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一句。这是因为各类的器形,多能较为准备期的反映本时代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实惠风貌和技术条件。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靠了靠的鉴定方法。对于明、清各代的一些典型器形,特别是名贵瓶中没更应娴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
2、纹饰: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收费方面,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3、胎釉: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骨和釉面,也是缎带和贱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鉴别赝品时,运用胎釉特微就能登时剥去伪装,解惑去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的成份和稍早工艺上都有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出他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及化学成份方面加以研究,发前人之所未觉,集前人之所未成,便能丰富和其充实其胎釉的鉴定内容。
4、款式: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凭款式特点来断代和辨别也就相当重要根据各代款式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的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对比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方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的深浅但弄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式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js紫外线 2024-05-16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811749935150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