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启电器的原理是什么

2024-06-02 02:01:17 (10分钟前 更新) 315 6756

最新回答

启和QH-301A-360,型号中的360就是360W,就是限制阻性负载或者恶性负载的限制。就超过360呢就会断电。你用的电热杯已经超过它设定值不是吗?那你可以用300W的电热杯就没问题了啊!!原理呢?我找了一下1、限电器有“定时限”和“反时限”之分。常用的几乎都是反时限性质的限电器。并且以双向可控硅为执行元件的居多,由电磁铁控制的限电器已经很少见。  2、“反时限”限电器的原理是,可根据过流值与设定值相比较,过流越大、延时越短,以适应短时启动电流的冲击    电流流经限电器中电阻,就会在电阻两端产生压降,电流越大,压降就越大,当超出限电器设定的动作电流时,这种电压就会触发可控硅,吸动电磁铁而切断电源,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启和QH-301A-360,型号中的360就是360W,就是限制阻性负载或者恶性负载的限制。就超过360呢就会断电。你用的电热杯已经超过它设定值不是吗?那你可以用300W的电热杯就没问题了啊!!原理呢?我找了一下1、限电器有“定时限”和“反时限”之分。常用的几乎都是反时限性质的限电器。并且以双向可控硅为执行元件的居多,由电磁铁控制的限电器已经很少见。  2、“反时限”限电器的原理是,可根据过流值与设定值相比较,过流越大、延时越短,以适应短时启动电流的冲击    电流流经限电器中电阻,就会在电阻两端产生压降,电流越大,压降就越大,当超出限电器设定的动作电流时,这种电压就会触发可控硅,吸动电磁铁而切断电源,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热腾腾的鱼粥 2024-06-02
我是学电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子的,启和QH-301A-360,型号中的360就是360W,就是限制阻性负载或者恶性负载的限制。就超过360呢就会断电。你用的电热杯已经超过它设定值不是吗?那你可以用300W的电热杯就没问题了啊!!原理呢?我找了一下1、限电器有“定时限”和“反时限”之分。常用的几乎都是反时限性质的限电器。并且以双向可控硅为执行元件的居多,由电磁铁控制的限电器已经很少见。  2、“反时限”限电器的原理是,可根据过流值与设定值相比较,过流越大、延时越短,以适应短时启动电流的冲击电流流经限电器中电阻,就会在电阻两端产生压降,电流越大,压降就越大,当超出限电器设定的动作电流时,这种电压就会触发可控硅,吸动电磁铁而切断电源,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学电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子的,启和QH-301A-360,型号中的360就是360W,就是限制阻性负载或者恶性负载的限制。就超过360呢就会断电。你用的电热杯已经超过它设定值不是吗?那你可以用300W的电热杯就没问题了啊!!原理呢?我找了一下1、限电器有“定时限”和“反时限”之分。常用的几乎都是反时限性质的限电器。并且以双向可控硅为执行元件的居多,由电磁铁控制的限电器已经很少见。  2、“反时限”限电器的原理是,可根据过流值与设定值相比较,过流越大、延时越短,以适应短时启动电流的冲击电流流经限电器中电阻,就会在电阻两端产生压降,电流越大,压降就越大,当超出限电器设定的动作电流时,这种电压就会触发可控硅,吸动电磁铁而切断电源,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zhouchang1988127 2024-05-23
启电器的原理如下:S2所带的正电荷会导致电子移动使S1带负电。
转至与电极相接的悬空电刷E2、E2ˊ处的金属片将全部带正电。
将机械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直流高电压发生器。又称带式静电发生器。1931年由荷兰学者范德格拉夫发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下部电晕电极(电压约数十千伏的直流高压电源)的尖端通过电晕放电所产生的正电荷喷射到移动着的绝缘皮带上,通过皮带向上传送。一部分正电荷经集电极和电阻进入球形高压电极;另一部分则聚集到对地绝缘而和集电极相联的上部皮带轮上。此带电的皮带轮可使上部电晕电极尖端发生电晕放电。所产生的负电荷喷射到绝缘皮带上,由皮带向下传送到下部电晕电极附近而被中和掉。高压电极一方面收集到正电荷,同时又放掉负电荷,故其上电位将越来越高,直至足以推斥皮带上传送来的正电荷不能进入高压电极时为止。此外,它的电位还受电极电晕电压的限制,半径越大,电晕电压越高,故电极所能达到的电位还与其半径有关,例如半径1米的球最多能维持电压1.5MV。将整个装置放在密闭的金属外壳内,并充以压缩空气或者负电性气体(例如SF6等),可以提高输出电压。发生器输出电压一般为数MV。80年代最高电压为25MV(美国,建成于1981年)。
产生静电高压的装置。又称范德格拉夫加速器,是美国物理学家R.J.范德格拉夫在1931年发明的。结构如图,空心金属圆球A放在绝缘圆柱  C  上,圆柱内B为由电动机带动上下运动的丝带(绝缘传送带),金属针尖  E  与数万伏的直流电源相接,电源另一端接地,由于针尖的放电作用,电荷将不断地被喷送到传送带B上。另一金属针尖F与导体球  A  的内表面相联。当带电的传送带转动到针尖  F  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和电晕放电作用,传送带上的电荷转移到针尖  F  上,进而移至导体球A的外表面,使导体球A带电。随着传送带不断运转,A球上的电量越来越多,电势也不断增加。通常半径为1米的金属球可产生约  1  兆伏(对地)的高电压。为了减少大气中的漏电,提高电压,减小体积,可将整个装置放在充有10~20个大气压的氮气的钢罐之中。
发生器的主要特点是易于获得和调节输出的直流高压,输出电压脉动很小,配上相应的稳压装置后稳定度可达10-5。但其输出电流较小。一般为数百  μA。它通常应用于核物理实验,其负载常为离子管或X光管。为提高输出电流,N.J.费利奇于50年代又研究了转子式静电发生器,电流可达数mA。它不仅可用于物理方面,且可用于静电喷漆和除尘以及部分高电压试验,但电压不超过750kV。此外,还有可变电容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为兆伏级,而电流可高达安培级。也有人在研究将这类发生器用于空间发动机。
启电器的原理如下:S2所带的正电荷会导致电子移动使S1带负电。
转至与电极相接的悬空电刷E2、E2ˊ处的金属片将全部带正电。
将机械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直流高电压发生器。又称带式静电发生器。1931年由荷兰学者范德格拉夫发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下部电晕电极(电压约数十千伏的直流高压电源)的尖端通过电晕放电所产生的正电荷喷射到移动着的绝缘皮带上,通过皮带向上传送。一部分正电荷经集电极和电阻进入球形高压电极;另一部分则聚集到对地绝缘而和集电极相联的上部皮带轮上。此带电的皮带轮可使上部电晕电极尖端发生电晕放电。所产生的负电荷喷射到绝缘皮带上,由皮带向下传送到下部电晕电极附近而被中和掉。高压电极一方面收集到正电荷,同时又放掉负电荷,故其上电位将越来越高,直至足以推斥皮带上传送来的正电荷不能进入高压电极时为止。此外,它的电位还受电极电晕电压的限制,半径越大,电晕电压越高,故电极所能达到的电位还与其半径有关,例如半径1米的球最多能维持电压1.5MV。将整个装置放在密闭的金属外壳内,并充以压缩空气或者负电性气体(例如SF6等),可以提高输出电压。发生器输出电压一般为数MV。80年代最高电压为25MV(美国,建成于1981年)。
产生静电高压的装置。又称范德格拉夫加速器,是美国物理学家R.J.范德格拉夫在1931年发明的。结构如图,空心金属圆球A放在绝缘圆柱  C  上,圆柱内B为由电动机带动上下运动的丝带(绝缘传送带),金属针尖  E  与数万伏的直流电源相接,电源另一端接地,由于针尖的放电作用,电荷将不断地被喷送到传送带B上。另一金属针尖F与导体球  A  的内表面相联。当带电的传送带转动到针尖  F  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和电晕放电作用,传送带上的电荷转移到针尖  F  上,进而移至导体球A的外表面,使导体球A带电。随着传送带不断运转,A球上的电量越来越多,电势也不断增加。通常半径为1米的金属球可产生约  1  兆伏(对地)的高电压。为了减少大气中的漏电,提高电压,减小体积,可将整个装置放在充有10~20个大气压的氮气的钢罐之中。
发生器的主要特点是易于获得和调节输出的直流高压,输出电压脉动很小,配上相应的稳压装置后稳定度可达10-5。但其输出电流较小。一般为数百  μA。它通常应用于核物理实验,其负载常为离子管或X光管。为提高输出电流,N.J.费利奇于50年代又研究了转子式静电发生器,电流可达数mA。它不仅可用于物理方面,且可用于静电喷漆和除尘以及部分高电压试验,但电压不超过750kV。此外,还有可变电容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为兆伏级,而电流可高达安培级。也有人在研究将这类发生器用于空间发动机。
怪叔叔是绅士 2024-05-13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5707888603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