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种苗怎么栽培

2024-06-10 02:29:46 (26分钟前 更新) 152 7780

最新回答

北五味子栽培技术
  为林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ga  Chinensis  Baill),  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具有敛肺、涩精、止汗、止泻、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虚喘嗽、盗汗、痢疾、神经衰弱、急慢性肝炎、视力减退等症。  
  1、  主要生物学特性  
  北五味子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为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在野生条件下,植株可高达8—10m,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单叶互生,叶片卵形、阔倒卵形至阔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花单性,雌雄同株,花黄白色或粉白色,雄蕊5枚,雌花心皮多数,开花后花托逐渐伸长,至果实成熟时呈穗状,其上有着生球形浆果,熟时深红色,干后表面呈褶皱状。  
  北五味子是一种抗寒性很强的植物,芽眼萌动比一般树木早(4月中旬),几乎不受晚霜的危害,能耐受住早春寒冷的气候而正常生长。5月上旬展叶,5月下旬至6月初开花,花期10—14天,单花6—7天开完,开花的临界湿度0—1℃。在花期很少见到昆虫在花上活动,所以认为北五味子是风媒花植物。8月末至9月下旬果实成熟。  
  北五味子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靠营养繁殖,由母株的地下横走茎(分布在10—40cm腐殖质层中)向四周伸展,盘根错节,新横走茎头一年形成不定芽,第二年长出新植株,同时又产生新的横走茎又向四周伸长,每年如此繁衍,新植株从根茎上发生,没有主根,只有少量须根,因此不耐干旱,其营养来源除本身从土壤中吸收外,还可从母株上获得。据观察,年老或生长在瘠薄土地上的植株多生雄花;幼年或壮年树生活力强,多生雌花。北五味子植株寿命可达20年。  
  2、育苗技术  
  繁殖五味子苗木,一般有播种,扦插和压条等几种方法,因目前优良品种较少,生产用苗仍以实生苗为主。培育五味子苗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法。  
  2.1实生繁殖  
  2.1.1采种、层积处理及催芽  
  7月下旬以后可到栽培园或野外调查选种,选种标准是把穗长8cm以上,平均粒重0.5g以上,浆果着色早的结果树,确定为采种树。8月末至9月中旬采收果实,搓去果皮果肉,漂除瘪粒,放阴凉处晾干。12月中下旬用清水浸泡种子2-3天,每天换一次水,然后按1:3的比例将湿种子与洁净细河沙混合在一起,放入水箱或花盆中贮放,温度保持0-5℃,沙子湿度一般为饱和含量的40-50%,通常用手握紧成团又不滴水。北五味子种子层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80-90天,播种前半个月左右,把种子从层积沙中筛出,用凉水浸泡3-4天,每天换水1次水。浸水的种子种皮裂开或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2.1.2苗圃地选择及播种前准备  
  为了培育优良的北五味子苗木,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排水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苗圃地应在前一年土壤结冻前进行翻耕、耙细,翻耕深度25-30cm。结合秋翻施入基肥,每亩(667m2)施腐熟农家肥5m2左右。  
  2.1.3露地直播  
  露地直播可实行春播(5月上旬)和秋播(土壤结冻前)。播种前作宽1.2m,长10m的低畦。播种采用条播法,即在畦面上按15-20cm的行距,开深2-3cm的浅沟,每畦撒播种子100-120g。覆2cm细土。用木磙镇压,浇透水,在床面上覆盖一层稻草帘,以保持土壤湿度,至幼苗出土时揭去。为防止立枯病和其它土壤传染性病害,在播种覆土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50%代森铵水剂。  
  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撤掉覆盖物并随即搭设简易遮荫棚,在幼苗至5-6cm时撤掉。苗期要适时除草松土,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株距保持7-10cm。苗期追肥2次,第1次在拆除遮荫棚时进行在幼苗行间开沟,每个苗床施硝酸铵200-250g;硫酸钾50-60g;第2次在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每个苗床施磷酸二铵300-400g,硫酸钾60-80g。施肥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利幼苗生长。  
  2.1.4保护地营养育苗  
  在无霜期短的地方露地直播育苗一般得两年出圃,如果采取保护地提前播种掊育营养钵苗,然后移栽于露地苗圃的方法,可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目的。  
  播种及播后管理4月初,扣塑料大棚,制作纸袋营养钵,规格为6×6×10cm或7×7×10cm;营养土的配比为:细河沙与腐殖土比例为1:3,并按5%的比例加放腐熟农家肥及0.3%的磷酸二铵(研成粉末)。播种前给低钵营养土浇透水,播种时底土及覆土拌入敌苗灵,在播种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代森铵。每个纸钵内播种2粒,覆土1-1.5cm。  
  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2-3天浇1次水,小苗出齐后要遮荫20天左右,当温度在30℃以上时要通风降温。  
  幼苗移栽及圃地管理6月中下旬,幼苗带土坨移入苗圃。栽苗前苗圃地要充分做好准备(翻耙、打垄等),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15cm深沟,施入口肥(每亩用优质农家肥400-500Kg),纸钵苗按株距10-15cm摆放沟中,用细土填平,浇透水,最后封垄。  
  幼苗移入苗圃后,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勤除草松土。7月初进行第1次追肥。每延长米垄施硝酸铵30-40g,硫酸钾10-15g;8月初进行第2次追肥,施三料复合肥50g或磷酸二铵40g、硫酸钾10g.  
  2.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方法之一,因而扦插苗能相对稳定地保持原品种的特性和特征,一致性强,随着优良品种及其种源的增多,这种方法将成为培育生产用苗的主要方法。  
  2.2.1  硬枝扦插:在5月中旬至6月初,将母树上一年枝剪成8-10cm插条,上部留一个3-5cm的新梢,插条基部用200PPMα-萘酸或吲哚酸浸泡24小时或用2000PPM液浸蘸3分钟。扦插基质上层为细河砂5-7cm,下层为营养土(大田表层土加腐熟农家肥)10cm左右。插条与床面成30o角,扦插密度5×10cm,苗床上扣遮荫棚,插条生根前,叶片保持湿润。  
  2.2.2  绿枝扦插:在6月上中旬,采集半木抟化新梢,剪成8-10cm插条上留一片叶,用1000PPM  ABT1号生根粉液浸蘸插条基部15秒或300PPM  α—萘乙酸浸蘸3分钟,扦插基质及扦插管理方法同上。  
  2.2.3  横走茎扦插  
  在栽培园中,3年生以上五味子树可产生大量横走茎,分布  于地表以下10-15cm的土层中,萌芽前结合清理萌蘖,把清理出的横走茎选取具有饱满芽部分,剪取15cm左右的插条,插条基部5-7cm处用15-20PPmα-萘乙酸浸蘸,栽植于事先准备的苗圃地。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15cm的深的沟,插条按株距10cm放入沟中,用细碎潮湿的土复盖至沟深的一半,不要踏实。每栽3-4m长就及时浇透水,待水渗下之手复土成原垄,上盖稻草或草帘保湿,10-15天后芽眼萌发出嫩梢。幼苗期管理与实生育苗方法相同。  
  3  栽培技术  
  3.1  园地的选择和苗木栽植  
  3.1.1  园地选择  北五味子适于微酸性及酸性土壤,在无霜期115天以上,≥10℃年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区域可大面积栽培。建立北五味子园应选择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背阴坡地,篱架栽培,株行距0.75-1.0×2m。  
  3.1.2  定植前的准备  入冬前按确定的行距挖深50-70cm,宽80-100cm的栽植沟。挖土时把表土放在沟的一侧,心土放在另一侧,沟挖好后先填入一层表土,然后分层施入腐熟或半腐熟有机肥(3-5m3/亩)分2-3次踏实。回填后把全园平整好,栽植带高出地面10cm左右。架柱和架线的设立在栽苗前完成,架高2m,设三道线,间距60cm。  
  3.1.3  苗木栽植  成品苗在4月下旬定植。栽苗前把贮藏的苗木取出,放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根系较长的剪留15--20cm。栽植点距架线垂直投影线10-15cm,挖直径30-40cm,深25cm的定植穴,挖出的土拌入2.5Kg左右熟农肥回填到穴内一半,在穴底培培起馒头形土堆,把苗木放在穴内,根系要分布均匀,然后回填剩余的土,轻轻抖动苗木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把土填平踩实。做直径50-60cm的水盘,每株浇水10-15Kg,水渗下后将水盘的土埂耙平,用土把苗木的地上部分埋严,7-10天后把土堆扒开耙平。
北五味子栽培技术
  为林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ga  Chinensis  Baill),  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具有敛肺、涩精、止汗、止泻、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虚喘嗽、盗汗、痢疾、神经衰弱、急慢性肝炎、视力减退等症。  
  1、  主要生物学特性  
  北五味子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为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在野生条件下,植株可高达8—10m,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单叶互生,叶片卵形、阔倒卵形至阔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花单性,雌雄同株,花黄白色或粉白色,雄蕊5枚,雌花心皮多数,开花后花托逐渐伸长,至果实成熟时呈穗状,其上有着生球形浆果,熟时深红色,干后表面呈褶皱状。  
  北五味子是一种抗寒性很强的植物,芽眼萌动比一般树木早(4月中旬),几乎不受晚霜的危害,能耐受住早春寒冷的气候而正常生长。5月上旬展叶,5月下旬至6月初开花,花期10—14天,单花6—7天开完,开花的临界湿度0—1℃。在花期很少见到昆虫在花上活动,所以认为北五味子是风媒花植物。8月末至9月下旬果实成熟。  
  北五味子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靠营养繁殖,由母株的地下横走茎(分布在10—40cm腐殖质层中)向四周伸展,盘根错节,新横走茎头一年形成不定芽,第二年长出新植株,同时又产生新的横走茎又向四周伸长,每年如此繁衍,新植株从根茎上发生,没有主根,只有少量须根,因此不耐干旱,其营养来源除本身从土壤中吸收外,还可从母株上获得。据观察,年老或生长在瘠薄土地上的植株多生雄花;幼年或壮年树生活力强,多生雌花。北五味子植株寿命可达20年。  
  2、育苗技术  
  繁殖五味子苗木,一般有播种,扦插和压条等几种方法,因目前优良品种较少,生产用苗仍以实生苗为主。培育五味子苗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法。  
  2.1实生繁殖  
  2.1.1采种、层积处理及催芽  
  7月下旬以后可到栽培园或野外调查选种,选种标准是把穗长8cm以上,平均粒重0.5g以上,浆果着色早的结果树,确定为采种树。8月末至9月中旬采收果实,搓去果皮果肉,漂除瘪粒,放阴凉处晾干。12月中下旬用清水浸泡种子2-3天,每天换一次水,然后按1:3的比例将湿种子与洁净细河沙混合在一起,放入水箱或花盆中贮放,温度保持0-5℃,沙子湿度一般为饱和含量的40-50%,通常用手握紧成团又不滴水。北五味子种子层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80-90天,播种前半个月左右,把种子从层积沙中筛出,用凉水浸泡3-4天,每天换水1次水。浸水的种子种皮裂开或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2.1.2苗圃地选择及播种前准备  
  为了培育优良的北五味子苗木,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排水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苗圃地应在前一年土壤结冻前进行翻耕、耙细,翻耕深度25-30cm。结合秋翻施入基肥,每亩(667m2)施腐熟农家肥5m2左右。  
  2.1.3露地直播  
  露地直播可实行春播(5月上旬)和秋播(土壤结冻前)。播种前作宽1.2m,长10m的低畦。播种采用条播法,即在畦面上按15-20cm的行距,开深2-3cm的浅沟,每畦撒播种子100-120g。覆2cm细土。用木磙镇压,浇透水,在床面上覆盖一层稻草帘,以保持土壤湿度,至幼苗出土时揭去。为防止立枯病和其它土壤传染性病害,在播种覆土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50%代森铵水剂。  
  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撤掉覆盖物并随即搭设简易遮荫棚,在幼苗至5-6cm时撤掉。苗期要适时除草松土,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株距保持7-10cm。苗期追肥2次,第1次在拆除遮荫棚时进行在幼苗行间开沟,每个苗床施硝酸铵200-250g;硫酸钾50-60g;第2次在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每个苗床施磷酸二铵300-400g,硫酸钾60-80g。施肥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利幼苗生长。  
  2.1.4保护地营养育苗  
  在无霜期短的地方露地直播育苗一般得两年出圃,如果采取保护地提前播种掊育营养钵苗,然后移栽于露地苗圃的方法,可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目的。  
  播种及播后管理4月初,扣塑料大棚,制作纸袋营养钵,规格为6×6×10cm或7×7×10cm;营养土的配比为:细河沙与腐殖土比例为1:3,并按5%的比例加放腐熟农家肥及0.3%的磷酸二铵(研成粉末)。播种前给低钵营养土浇透水,播种时底土及覆土拌入敌苗灵,在播种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代森铵。每个纸钵内播种2粒,覆土1-1.5cm。  
  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2-3天浇1次水,小苗出齐后要遮荫20天左右,当温度在30℃以上时要通风降温。  
  幼苗移栽及圃地管理6月中下旬,幼苗带土坨移入苗圃。栽苗前苗圃地要充分做好准备(翻耙、打垄等),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15cm深沟,施入口肥(每亩用优质农家肥400-500Kg),纸钵苗按株距10-15cm摆放沟中,用细土填平,浇透水,最后封垄。  
  幼苗移入苗圃后,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勤除草松土。7月初进行第1次追肥。每延长米垄施硝酸铵30-40g,硫酸钾10-15g;8月初进行第2次追肥,施三料复合肥50g或磷酸二铵40g、硫酸钾10g.  
  2.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方法之一,因而扦插苗能相对稳定地保持原品种的特性和特征,一致性强,随着优良品种及其种源的增多,这种方法将成为培育生产用苗的主要方法。  
  2.2.1  硬枝扦插:在5月中旬至6月初,将母树上一年枝剪成8-10cm插条,上部留一个3-5cm的新梢,插条基部用200PPMα-萘酸或吲哚酸浸泡24小时或用2000PPM液浸蘸3分钟。扦插基质上层为细河砂5-7cm,下层为营养土(大田表层土加腐熟农家肥)10cm左右。插条与床面成30o角,扦插密度5×10cm,苗床上扣遮荫棚,插条生根前,叶片保持湿润。  
  2.2.2  绿枝扦插:在6月上中旬,采集半木抟化新梢,剪成8-10cm插条上留一片叶,用1000PPM  ABT1号生根粉液浸蘸插条基部15秒或300PPM  α—萘乙酸浸蘸3分钟,扦插基质及扦插管理方法同上。  
  2.2.3  横走茎扦插  
  在栽培园中,3年生以上五味子树可产生大量横走茎,分布  于地表以下10-15cm的土层中,萌芽前结合清理萌蘖,把清理出的横走茎选取具有饱满芽部分,剪取15cm左右的插条,插条基部5-7cm处用15-20PPmα-萘乙酸浸蘸,栽植于事先准备的苗圃地。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15cm的深的沟,插条按株距10cm放入沟中,用细碎潮湿的土复盖至沟深的一半,不要踏实。每栽3-4m长就及时浇透水,待水渗下之手复土成原垄,上盖稻草或草帘保湿,10-15天后芽眼萌发出嫩梢。幼苗期管理与实生育苗方法相同。  
  3  栽培技术  
  3.1  园地的选择和苗木栽植  
  3.1.1  园地选择  北五味子适于微酸性及酸性土壤,在无霜期115天以上,≥10℃年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区域可大面积栽培。建立北五味子园应选择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背阴坡地,篱架栽培,株行距0.75-1.0×2m。  
  3.1.2  定植前的准备  入冬前按确定的行距挖深50-70cm,宽80-100cm的栽植沟。挖土时把表土放在沟的一侧,心土放在另一侧,沟挖好后先填入一层表土,然后分层施入腐熟或半腐熟有机肥(3-5m3/亩)分2-3次踏实。回填后把全园平整好,栽植带高出地面10cm左右。架柱和架线的设立在栽苗前完成,架高2m,设三道线,间距60cm。  
  3.1.3  苗木栽植  成品苗在4月下旬定植。栽苗前把贮藏的苗木取出,放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根系较长的剪留15--20cm。栽植点距架线垂直投影线10-15cm,挖直径30-40cm,深25cm的定植穴,挖出的土拌入2.5Kg左右熟农肥回填到穴内一半,在穴底培培起馒头形土堆,把苗木放在穴内,根系要分布均匀,然后回填剩余的土,轻轻抖动苗木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把土填平踩实。做直径50-60cm的水盘,每株浇水10-15Kg,水渗下后将水盘的土埂耙平,用土把苗木的地上部分埋严,7-10天后把土堆扒开耙平。
周闹闹now 2024-06-10
1.选地整地
选择潮湿的环境、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腐殖质土壤,有灌溉条件的林下、河谷、溪流两岸、15度左右山坡,荫蔽度50%~60%,透风透光的地方,地势选好,整地、翻地、耕细作畦,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畦,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方做成平畦,不管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畦宽120-150厘米,长视种子和地势而定。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和床土搅拌均匀,搂平畦面备播种。
2.繁殖方法
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大面积生产常采用种子繁殖。
(1)种子处理
五味子
五味子
五味子种子有胚后熟休眠,即属深度休眠型,种子收获时胚尚未生长发育好,胚生长发育要求低湿湿润条件,在0~5℃低温下湿沙埋藏3~4个月后胚发育成熟,种子才能萌发。生产上需秋播或低温沙藏至翌春播种,种子收获时进行穗选,选果粒大,均匀一致的作种,晒干或阴干,结冻前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控去果肉,去掉浮在水面的秕粒,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充分吸水,每隔一天换水一次,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批粒。浸泡后捞出控于与2~3倍的湿砂和种子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50厘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入砂藏处理,其温度保持在5~15℃之间,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发芽率达60%。
把种子用冷水浸泡3天,再用赤霉素2.5*10的-4次方或硫酸铜溶液浸种24小时,种后40天才出苗,生长的慢,发芽率分别为68%、56%。用硫酸铜浸种7分钟(操作要小心),取出用水洗,放赤霉素5*10的-4次方的溶液浸种12小时,播后15天至一个月出苗,成苗率可达70%。
五味子
五味子
五味子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5月撒播或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0.03千克左右。浇透水,盖草保墒。出苗后撤去盖草,搭架遮荫,透风和少量阳光。苗高5~6厘米时拆除架棚,按株距5厘米定苗,追肥尿素每公顷5千克,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定植到大田,按行株距100厘米*50厘米定植。每年追一次肥,根茎处生出的新枝及时剪掉。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秋播为好。也有的用当年新种子。清水漂洗去果肉,控干于8月份播种,以后搭100~150厘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苇帘或帘遮荫,土壤干旱地浇水,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物,经常除草。冬季小苗要覆盖草,翌春即可定植。南北行间或等高栽植,株行距50~100厘米*150~200厘米。
(2)压条繁殖
在春季萌发前进行,选健壮茎蔓,清除附近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个10~15厘米深的坑,小心将五味子茎蔓从攀援植物上取下来,放在坑内覆土踏实,待扎根抽蔓后即成新植株,第二年移栽。
(3)扦插繁殖
春天植株未萌动前选一年生枝条或秋天花后期,雨季剪取坚实健壮枝条,剪成12~15厘米长一段有2-3个芽,上切口平下切口剪成45度斜面,插条基部用ABT1号生根粉150*10的-66次方浸6小时或萘乙酸(NAA)500*10的-6次方浸12小时,混拌好的壤土3份沙1份的苗床上,行距12厘米,株距6~9厘米,斜插入的深长为插条的2/3,床面盖蓝色塑料薄膜,经常浇水,也可在温室用电热控温苗床扦插,床面盖蓝色塑料薄膜和花帘,调温。遮光,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90%,荫蔽度60%~70%,生根率在38%~87%,第二年春定植。
(4)大田栽植
离树蔸60厘米左右,一边栽一株。这种栽法产量高。人为搭架,按行株距100厘米*50厘米、60厘米*50厘米栽植五味子苗。南北行间以利通风透光,挖穴深宽各约30厘米,将肥料和土拌匀填在穴内。栽苗时,填一半土,稍提提苗子便根系伸直,利于成活。踏实,浇水,水渗后再覆一层隔墒土。
3.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
五味子图
五味子图
五味子喜水喜肥,苗期生长很慢,所以要常浇水、除草、施肥。孕蕾开花结果期除了供给足够水分外,需要大量肥,一般一年追两次,第一次展叶前,第二次开花前,每株追施腐熟农家肥5~10千克,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勿伤根,施后覆土;第二次追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果成熟。
(2)搭架
移栽第二年后,搭架,材料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竿或竹竿或8号铁丝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竿或木竿,高250~300厘米,直径1.5~2厘米,用绳固定在横线上,按右旋方向引五味子茎蔓上架,用绳绑好,以后都自然上架了。
(3)剪枝
每株选留3~4个粗壮枝条培育外,其余大部分基生枝均剪掉,一年分春夏秋三季剪枝。
春剪:剪掉短结果枝和枯枝,长结果枝留8~12个芽其余截去,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萌发前进行。
夏剪:5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和病虫枝。对过密的新生枝也要疏剪或截短。
秋剪:落叶后进行,剪基生枝。三次剪枝都要注意留2~3个营养枝作主枝,并引蔓上架。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勿伤根,同时在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1.选地整地
选择潮湿的环境、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腐殖质土壤,有灌溉条件的林下、河谷、溪流两岸、15度左右山坡,荫蔽度50%~60%,透风透光的地方,地势选好,整地、翻地、耕细作畦,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畦,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方做成平畦,不管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畦宽120-150厘米,长视种子和地势而定。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和床土搅拌均匀,搂平畦面备播种。
2.繁殖方法
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大面积生产常采用种子繁殖。
(1)种子处理
五味子
五味子
五味子种子有胚后熟休眠,即属深度休眠型,种子收获时胚尚未生长发育好,胚生长发育要求低湿湿润条件,在0~5℃低温下湿沙埋藏3~4个月后胚发育成熟,种子才能萌发。生产上需秋播或低温沙藏至翌春播种,种子收获时进行穗选,选果粒大,均匀一致的作种,晒干或阴干,结冻前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控去果肉,去掉浮在水面的秕粒,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充分吸水,每隔一天换水一次,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批粒。浸泡后捞出控于与2~3倍的湿砂和种子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50厘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入砂藏处理,其温度保持在5~15℃之间,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发芽率达60%。
把种子用冷水浸泡3天,再用赤霉素2.5*10的-4次方或硫酸铜溶液浸种24小时,种后40天才出苗,生长的慢,发芽率分别为68%、56%。用硫酸铜浸种7分钟(操作要小心),取出用水洗,放赤霉素5*10的-4次方的溶液浸种12小时,播后15天至一个月出苗,成苗率可达70%。
五味子
五味子
五味子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5月撒播或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0.03千克左右。浇透水,盖草保墒。出苗后撤去盖草,搭架遮荫,透风和少量阳光。苗高5~6厘米时拆除架棚,按株距5厘米定苗,追肥尿素每公顷5千克,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定植到大田,按行株距100厘米*50厘米定植。每年追一次肥,根茎处生出的新枝及时剪掉。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秋播为好。也有的用当年新种子。清水漂洗去果肉,控干于8月份播种,以后搭100~150厘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苇帘或帘遮荫,土壤干旱地浇水,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物,经常除草。冬季小苗要覆盖草,翌春即可定植。南北行间或等高栽植,株行距50~100厘米*150~200厘米。
(2)压条繁殖
在春季萌发前进行,选健壮茎蔓,清除附近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个10~15厘米深的坑,小心将五味子茎蔓从攀援植物上取下来,放在坑内覆土踏实,待扎根抽蔓后即成新植株,第二年移栽。
(3)扦插繁殖
春天植株未萌动前选一年生枝条或秋天花后期,雨季剪取坚实健壮枝条,剪成12~15厘米长一段有2-3个芽,上切口平下切口剪成45度斜面,插条基部用ABT1号生根粉150*10的-66次方浸6小时或萘乙酸(NAA)500*10的-6次方浸12小时,混拌好的壤土3份沙1份的苗床上,行距12厘米,株距6~9厘米,斜插入的深长为插条的2/3,床面盖蓝色塑料薄膜,经常浇水,也可在温室用电热控温苗床扦插,床面盖蓝色塑料薄膜和花帘,调温。遮光,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90%,荫蔽度60%~70%,生根率在38%~87%,第二年春定植。
(4)大田栽植
离树蔸60厘米左右,一边栽一株。这种栽法产量高。人为搭架,按行株距100厘米*50厘米、60厘米*50厘米栽植五味子苗。南北行间以利通风透光,挖穴深宽各约30厘米,将肥料和土拌匀填在穴内。栽苗时,填一半土,稍提提苗子便根系伸直,利于成活。踏实,浇水,水渗后再覆一层隔墒土。
3.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
五味子图
五味子图
五味子喜水喜肥,苗期生长很慢,所以要常浇水、除草、施肥。孕蕾开花结果期除了供给足够水分外,需要大量肥,一般一年追两次,第一次展叶前,第二次开花前,每株追施腐熟农家肥5~10千克,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勿伤根,施后覆土;第二次追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果成熟。
(2)搭架
移栽第二年后,搭架,材料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竿或竹竿或8号铁丝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竿或木竿,高250~300厘米,直径1.5~2厘米,用绳固定在横线上,按右旋方向引五味子茎蔓上架,用绳绑好,以后都自然上架了。
(3)剪枝
每株选留3~4个粗壮枝条培育外,其余大部分基生枝均剪掉,一年分春夏秋三季剪枝。
春剪:剪掉短结果枝和枯枝,长结果枝留8~12个芽其余截去,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萌发前进行。
夏剪:5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和病虫枝。对过密的新生枝也要疏剪或截短。
秋剪:落叶后进行,剪基生枝。三次剪枝都要注意留2~3个营养枝作主枝,并引蔓上架。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勿伤根,同时在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美乐淘淘 2024-05-26
五味子当前没有栽培品种,同属植物中华五味子,商品称“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其果粒较小,肉较薄、品质差。  (一)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五味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五味子的种子,种皮坚硬光滑而有油层,不易透水,种子必须处理,才能出苗。将选好的果实,于2月上旬放入温水中浸泡3—5天,搓去果肉,净选饱满的种子,与3倍湿沙掺混起来,埋到室外,坑深60—70厘米,坑径视种子多少而定。堆放进坑内之后,盖一层稻草,再覆土20厘米左右,要经常检查,防止霉烂。4月下旬—5月上旬,当种子裂开口露出胚根时,即可取出播种。  育苗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作床为好。采用条播,按行距15厘米,横向开深2—3厘米的沟,踩平沟底,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覆土厚约2厘米,稍加压实,然后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旱保温,若干旱时注意浇水。经砂藏处理的种子,约20—30天出苗,当出苗率达50—70%时,再撤除盖草,并搭简易荫棚,待苗高5—6厘米后拆除。幼苗期要适时松土除草,并结合除草进行蔬苗;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按株距5—7厘米定苗。定苗后注意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  2、扦插繁殖:早春植株萌动前或7—8月花后的雨季,剪取上年或当年生嫩壮枝条,截成10—12厘米长,按行距12厘米,株距7—10厘米斜插于苗床,然后搭棚遮荫、经常浇水,以促使生根,次年移栽。  3、压条繁殖:早春将植株枝条部分埋入土中,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枝条长出新根后,于晚秋或次年春季剪断与母株相连的枝条,进行移栽。
五味子当前没有栽培品种,同属植物中华五味子,商品称“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其果粒较小,肉较薄、品质差。  (一)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五味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五味子的种子,种皮坚硬光滑而有油层,不易透水,种子必须处理,才能出苗。将选好的果实,于2月上旬放入温水中浸泡3—5天,搓去果肉,净选饱满的种子,与3倍湿沙掺混起来,埋到室外,坑深60—70厘米,坑径视种子多少而定。堆放进坑内之后,盖一层稻草,再覆土20厘米左右,要经常检查,防止霉烂。4月下旬—5月上旬,当种子裂开口露出胚根时,即可取出播种。  育苗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作床为好。采用条播,按行距15厘米,横向开深2—3厘米的沟,踩平沟底,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覆土厚约2厘米,稍加压实,然后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旱保温,若干旱时注意浇水。经砂藏处理的种子,约20—30天出苗,当出苗率达50—70%时,再撤除盖草,并搭简易荫棚,待苗高5—6厘米后拆除。幼苗期要适时松土除草,并结合除草进行蔬苗;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按株距5—7厘米定苗。定苗后注意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  2、扦插繁殖:早春植株萌动前或7—8月花后的雨季,剪取上年或当年生嫩壮枝条,截成10—12厘米长,按行距12厘米,株距7—10厘米斜插于苗床,然后搭棚遮荫、经常浇水,以促使生根,次年移栽。  3、压条繁殖:早春将植株枝条部分埋入土中,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枝条长出新根后,于晚秋或次年春季剪断与母株相连的枝条,进行移栽。
深深哒瑷 2024-05-14
繁殖方法野生五味子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
选种方法  折叠
种子的选择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种子处理  折叠
(1)室外处理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处理场地要选择高燥地点,以免水浸烂种。
(2)室内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
播种育苗  折叠
1.育苗田的选择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苗木移栽  折叠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每公顷施基肥20—30吨,整平耙细备用。2.移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株距120厘米×50厘米,为使行株距均匀,可以拉绳定穴,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每穴栽一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防止窝根与倒根,栽后踏实,灌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田间管理  折叠
1.灌水施肥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
2.剪枝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并在修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用促花王3号喷施,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3.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4.增粗果蒂  分别五味子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优质高产。
5.松土、除草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6.培土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7.病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病株死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采摘加工  折叠
采收与加工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时,开始时室温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贮藏。
繁殖方法野生五味子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
选种方法  折叠
种子的选择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种子处理  折叠
(1)室外处理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处理场地要选择高燥地点,以免水浸烂种。
(2)室内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
播种育苗  折叠
1.育苗田的选择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苗木移栽  折叠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每公顷施基肥20—30吨,整平耙细备用。2.移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株距120厘米×50厘米,为使行株距均匀,可以拉绳定穴,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每穴栽一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防止窝根与倒根,栽后踏实,灌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田间管理  折叠
1.灌水施肥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
2.剪枝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并在修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用促花王3号喷施,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3.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4.增粗果蒂  分别五味子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优质高产。
5.松土、除草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6.培土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7.病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病株死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采摘加工  折叠
采收与加工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时,开始时室温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贮藏。
就是不高兴 2024-05-05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98549365997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