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草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2024-06-21 07:17:30 (34分钟前 更新) 359 5770

最新回答

(一)  土壤与耕作  红豆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大多数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比紫花苜蓿的适应范围广。在旱作地区,通常在前作物收获后,即进行伏耕灭茬灭草熟化土壤,秋季深翻耙耱蓄水保墒,翌年种植。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时,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施肥整地后即行种植。灌区秋耕后,浇足冬水,冬季碾耱镇压保墒,第二年播种。
(二)  施肥结合秋耕深翻每亩施用有机肥料2500~3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作底肥,土壤瘠薄的土地,播种时要加施速效氮肥,硝酸铵每亩10~15千克。
(三)  播种红豆草种子是带荚播种。种子田要播种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规定标准的Ⅰ级种子,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收草地播种Ⅲ级以上的各级种子均可,每亩用量2.5~3.0千克。该草虽然籽粒大,但它是子叶出土植物,播种时覆土要浅,适宜播种深度为2~4厘米。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播期,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抢墒播种,如土壤墒情过差时,也可在初夏雨后播种,播种后一定要镇压接墒,以利出苗。在水热条件好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春、夏、秋三季都可播种,秋播的不应迟于8月中旬,否则幼苗越冬不好。不论收草地或种子田,播种方法都用单播、条播,播种行距,种子田30厘米,收草地20厘米。
(四)田间管理出苗前要防止土壤板结,苗期要及时锄草、中耕松土。播种当年的草地要严加管护、防止人畜进入,损害幼苗。干旱多风地区,冬季要镇压,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预防根颈受旱、受冻,提高越冬率。冬季严禁放牧,防止牲畜刨食根颈,造成越冬死亡。越冬后的草地,要在早春萌生前进行耙地保墒。生长期间,草层达不到利用高度时,严禁提前刈割或放牧,以免损伤生机,影响以后产量。每次刈割或放牧后,要结合行间松土进行追肥,每亩施磷二铵  7.5~10千克,增产效果显著。灌区在每次利用后,要结合追肥灌溉,尤其冬灌是提高翌年产量的关键。  种子田在开花初期,应将蜂箱运往田间四周,增进蜜蜂传粉,提高种子产量。春季萌生前,要耙集残茬焚烧,消灭病虫害,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种子田可在开花期,用1:20的过磷酸钙溶液喷洒植株进行根外追肥2~3次,对提高种子产量,加速成熟,都有重要作用。
(五)  收获利用收草地不论青饲或调制青干草,均应在开花期进行。需要提出的是,红豆草的耐刈割性较紫花苜蓿为弱,播种当年只能利用一次,若第二年刈割4次以上或每隔一月利用一次时,虽然当年可收获较高产量,对越冬也无明显影响,但到翌年生长季,植株大为稀疏;若将第一次刈割期推迟到盛花期,以后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一般一年刈割2~3次,则对寿命和越冬均无影响;开花前刈割和秋季重牧对越冬有不良影响。秋季最后一茬再生草于土地封冻后放牧利用。刈割或放牧利用的留茬高度为5~6厘米。生长季结束前30天停止刈割或放牧利用。播种当年不宜放牧。红豆草不宜连作。
(一)  土壤与耕作  红豆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大多数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比紫花苜蓿的适应范围广。在旱作地区,通常在前作物收获后,即进行伏耕灭茬灭草熟化土壤,秋季深翻耙耱蓄水保墒,翌年种植。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时,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施肥整地后即行种植。灌区秋耕后,浇足冬水,冬季碾耱镇压保墒,第二年播种。
(二)  施肥结合秋耕深翻每亩施用有机肥料2500~3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作底肥,土壤瘠薄的土地,播种时要加施速效氮肥,硝酸铵每亩10~15千克。
(三)  播种红豆草种子是带荚播种。种子田要播种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规定标准的Ⅰ级种子,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收草地播种Ⅲ级以上的各级种子均可,每亩用量2.5~3.0千克。该草虽然籽粒大,但它是子叶出土植物,播种时覆土要浅,适宜播种深度为2~4厘米。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播期,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抢墒播种,如土壤墒情过差时,也可在初夏雨后播种,播种后一定要镇压接墒,以利出苗。在水热条件好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春、夏、秋三季都可播种,秋播的不应迟于8月中旬,否则幼苗越冬不好。不论收草地或种子田,播种方法都用单播、条播,播种行距,种子田30厘米,收草地20厘米。
(四)田间管理出苗前要防止土壤板结,苗期要及时锄草、中耕松土。播种当年的草地要严加管护、防止人畜进入,损害幼苗。干旱多风地区,冬季要镇压,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预防根颈受旱、受冻,提高越冬率。冬季严禁放牧,防止牲畜刨食根颈,造成越冬死亡。越冬后的草地,要在早春萌生前进行耙地保墒。生长期间,草层达不到利用高度时,严禁提前刈割或放牧,以免损伤生机,影响以后产量。每次刈割或放牧后,要结合行间松土进行追肥,每亩施磷二铵  7.5~10千克,增产效果显著。灌区在每次利用后,要结合追肥灌溉,尤其冬灌是提高翌年产量的关键。  种子田在开花初期,应将蜂箱运往田间四周,增进蜜蜂传粉,提高种子产量。春季萌生前,要耙集残茬焚烧,消灭病虫害,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种子田可在开花期,用1:20的过磷酸钙溶液喷洒植株进行根外追肥2~3次,对提高种子产量,加速成熟,都有重要作用。
(五)  收获利用收草地不论青饲或调制青干草,均应在开花期进行。需要提出的是,红豆草的耐刈割性较紫花苜蓿为弱,播种当年只能利用一次,若第二年刈割4次以上或每隔一月利用一次时,虽然当年可收获较高产量,对越冬也无明显影响,但到翌年生长季,植株大为稀疏;若将第一次刈割期推迟到盛花期,以后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一般一年刈割2~3次,则对寿命和越冬均无影响;开花前刈割和秋季重牧对越冬有不良影响。秋季最后一茬再生草于土地封冻后放牧利用。刈割或放牧利用的留茬高度为5~6厘米。生长季结束前30天停止刈割或放牧利用。播种当年不宜放牧。红豆草不宜连作。
脑子已停机 2024-06-21
红豆喜温暖,耐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野生植株多生长在林下山坡、溪旁和沟边。
  繁殖培育: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种子繁殖:3~4月将种子催芽,播于营养土中,加水高出地面3~5cm,保温保湿,待生长健壮移栽。
  无性繁殖:5~8月,切取地下茎上分枝进行繁殖,方法简便。栽种前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和异物清理干净,施足基肥,待水澄清后进行移栽定植,每蔸5~8株,株行距30cm×80cm。初期生长慢,必须保持水质清澈,增加水中的光照;施追肥1~2次。苦草生长迅速,其匍匐茎常常四处蔓延,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清理。
红豆喜温暖,耐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野生植株多生长在林下山坡、溪旁和沟边。
  繁殖培育: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种子繁殖:3~4月将种子催芽,播于营养土中,加水高出地面3~5cm,保温保湿,待生长健壮移栽。
  无性繁殖:5~8月,切取地下茎上分枝进行繁殖,方法简便。栽种前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和异物清理干净,施足基肥,待水澄清后进行移栽定植,每蔸5~8株,株行距30cm×80cm。初期生长慢,必须保持水质清澈,增加水中的光照;施追肥1~2次。苦草生长迅速,其匍匐茎常常四处蔓延,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清理。
军大大大 2024-06-19
1.整地与施肥
  在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以除草保墒。秋季要进行土壤深耕,深度为20~30cm。这是因为深耕既有利于吸水保墒,清除病虫草害,也为以后根系充分生长创造条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盐渍地、砂砺沙壤地,一般不宜春耕,以防水分损失。播前耙耱及干旱地区的早春镇压,对平整土地、粉碎土块、减少土壤空隙,对播种、出苗及以后生长都十分必要。
  2.播种和播期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解冻后或雨季来临时播种,在湿润及灌溉区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一般不迟于8月中旬。播种方法多为单播、条播,行距种子田30cm,收草地20cm。播量,种子田22.5~30.0kg/hm2,收草田为37.5~45kg/h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或与苜蓿混播,更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还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3.田间管理
  红豆草出苗前因降雨或灌水出现土壤板结时,要用环形镇压器或铁耙打碎,以保证种子出苗,如有杂草要及时耕除草,尤其不能使杂草种子成熟。生产种子的红豆草,在开花期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与苜蓿同),或放养蜂群,提高授粉率。据有关资料报导,利用蜂群使红豆草传粉,可使其种子产量提高35~40%。红豆草每次刈割后应结合田间松土,追施磷二铵112.5~150kg/hm2,灌溉地可结合灌水进行施肥,施用磷肥能明显提高种子产量。干旱而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冬前灌水对红豆草安全越冬和提高翌年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过量而形成冰层,造成地下根和分蘖芽窒息而死。春季萌生前耙集残茬作燃料或堆肥。
  4.收获利用
  刈割青饲或调制干草,以孕蕾至初花期最好,可使高产与优质兼得。第一茬收后也可每隔30~40天再割1次,在停止生长前1个停止刈割或放牧。红豆草因耐刈和耐牧性不如苜蓿,刈牧次数应从严掌握。留茬高度5~6cm为好。
  用于绿肥或堆肥时,最好也选高产期刈割,收后铡短埋压或堆制。但最好不要直接用于沤肥而应先作饲用,采食剩余部分或家畜过腹后再作肥料更为合算。
1.整地与施肥
  在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以除草保墒。秋季要进行土壤深耕,深度为20~30cm。这是因为深耕既有利于吸水保墒,清除病虫草害,也为以后根系充分生长创造条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盐渍地、砂砺沙壤地,一般不宜春耕,以防水分损失。播前耙耱及干旱地区的早春镇压,对平整土地、粉碎土块、减少土壤空隙,对播种、出苗及以后生长都十分必要。
  2.播种和播期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解冻后或雨季来临时播种,在湿润及灌溉区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一般不迟于8月中旬。播种方法多为单播、条播,行距种子田30cm,收草地20cm。播量,种子田22.5~30.0kg/hm2,收草田为37.5~45kg/h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或与苜蓿混播,更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还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3.田间管理
  红豆草出苗前因降雨或灌水出现土壤板结时,要用环形镇压器或铁耙打碎,以保证种子出苗,如有杂草要及时耕除草,尤其不能使杂草种子成熟。生产种子的红豆草,在开花期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与苜蓿同),或放养蜂群,提高授粉率。据有关资料报导,利用蜂群使红豆草传粉,可使其种子产量提高35~40%。红豆草每次刈割后应结合田间松土,追施磷二铵112.5~150kg/hm2,灌溉地可结合灌水进行施肥,施用磷肥能明显提高种子产量。干旱而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冬前灌水对红豆草安全越冬和提高翌年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过量而形成冰层,造成地下根和分蘖芽窒息而死。春季萌生前耙集残茬作燃料或堆肥。
  4.收获利用
  刈割青饲或调制干草,以孕蕾至初花期最好,可使高产与优质兼得。第一茬收后也可每隔30~40天再割1次,在停止生长前1个停止刈割或放牧。红豆草因耐刈和耐牧性不如苜蓿,刈牧次数应从严掌握。留茬高度5~6cm为好。
  用于绿肥或堆肥时,最好也选高产期刈割,收后铡短埋压或堆制。但最好不要直接用于沤肥而应先作饲用,采食剩余部分或家畜过腹后再作肥料更为合算。
诠释0525 2024-06-1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949279308319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