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了解金盏花种植技术

2024-06-29 17:32:50 (20分钟前 更新) 404 2650

最新回答

金盏菊,英文名:Calendula学名:Calendulaofficinalis原产地:南欧至伊朗一带科属:菊科金盏菊属特性:一、二年生草本,喜强光,耐寒,喜凉爽湿润,怕炎热,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株高20-35cm,叶长卵圆形,基部抱茎,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茎约6-10cm,舌状花单轮或多轮,平展为重瓣花,花期11-12月到翌年3-5月,是冬春季节良好的花坛用花。由于气候影响江浙地区,主要在“元旦”、“春节”用之较多,到“五一”由于气温偏高,株形极不理想。现今主要有“棒棒”、“黑眼”、“宴会”等著名品种系列,颜色有黄色和桔红色。“棒棒”比其它品种开花早10-14天。  
   播种育苗:  
   金盏菊种子每克在130-170粒之间,呈星月形,冬春用花一般在9-10月播种主要用于解决冬末、早春的用花,所以一般以9月份播种量大。现阶段主要是保护地的床播、箱播育苗,少数专业盆花生产商用穴盘育苗,采用人工无土基质,介质经消毒处理,pH值为6.0-6.8,EC值为0.5-0.75为宜。播种后用蛭石覆盖,对种子发芽更有利,播后介质湿度在60-70%,8-15天出苗。  
   第一阶段:播种后4-6天发芽,金盏菊要求介质湿度较干。水分过多使其也不能够正常发芽。温度保持在20-25℃,金盏菊喜光,不需遮荫,如在9月份播种,为降温可适当遮荫。  
   第二阶段:此阶段仍要保湿,但湿度比第一阶段降低。这样根能很好地扎入介质,而不会翘根。随着根系往下生长,子叶渐渐展开,至第一对真叶完全展开即可开始喷施肥料,以浓度为50ppm的20-10-20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为主。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种苗进入快速生长期,对水分和肥料的要求较高,可用50-100ppm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交替施用,以减少盐离子的积累。在种苗生产中,施肥以少量多次效果较好,即每浇一次水即浇一次肥,用50ppm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就能保证种苗的生长需要。但浇水需要干湿交替,有利调节和促进根系生长,温度可适当降低到18℃左右,在此阶段苗长有2-3对真叶,苗高有3-4cm,根系可长至3-5cm。  
   第四阶段:此阶段为炼苗期,由于苗的根系基本长好,且有3对真叶,故要注意控制水分,施14-0-14的花卉专用肥,温度、湿度比上一阶段稍低,加强通风,防止徒长。移植/上盆:在炼苗期过后,即可移植上盆。金盏菊一般采用12-13cm口径的营养钵,一次上盆到位,不再换盆。如果是用撒播育苗的,最好在1-2对真叶时,用128或288的穴盘移苗一次,之后再上盆。上盆时介质中可混入少量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光照调节:金盏菊为喜光植物,生长、开花都需要有足够的阳光,不需遮荫。  
   温度控制:上盆后温度可适当保持在15℃左右。因金盏菊属冷季节花卉,生长在冬春季,对温室不需加温,更不需降温。只要适当保温就可以避免冻害,在上盆后生长期如温度太低,会使花期延迟。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主要是介质的选择。对保水性能和排水性要求严格。在保证种苗有充足的水肥外,浇水前的适当干燥也至关重要。这样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但不能使介质干透,而造成植株的枯萎死亡。追肥采用20-10-20和14-0-14的花卉肥交替施用为宜。每7-10天施一次,浓度在200-250ppm。一般生产者成本问题,施用复合肥较为普遍,但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应少用20-10-20的肥料。另外金盏菊对缺微量元素较敏感,容易造成叶间失绿、枯黄,失去观赏价值。栽培管理:金盏菊一般不用打顶,这样花开得较整齐。在江浙地区以外,如要留多分枝则多采用打顶,留4-5片叶子。在冬季要注意保暖,这样可使其青枝绿叶,花团锦簇,但也要注意通风。  
   病虫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细菌性芽枯病(用普力克800-1500倍,百菌清800-1000倍,可杀得500-800倍进行防治);生长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及细菌性芽枯病(用粉锈净1000-1500倍,炭疽福美800倍,1∶20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进行防治)。  
   出圃质量:花朵开始显色至盛花期前期出圃为宜,冠幅在15-20cm之间。株形整齐,叶色鲜绿。在装车运输中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如果第一次出花未销售完,可进行修剪一次,除去残留花,仍可出售。
金盏菊,英文名:Calendula学名:Calendulaofficinalis原产地:南欧至伊朗一带科属:菊科金盏菊属特性:一、二年生草本,喜强光,耐寒,喜凉爽湿润,怕炎热,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株高20-35cm,叶长卵圆形,基部抱茎,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茎约6-10cm,舌状花单轮或多轮,平展为重瓣花,花期11-12月到翌年3-5月,是冬春季节良好的花坛用花。由于气候影响江浙地区,主要在“元旦”、“春节”用之较多,到“五一”由于气温偏高,株形极不理想。现今主要有“棒棒”、“黑眼”、“宴会”等著名品种系列,颜色有黄色和桔红色。“棒棒”比其它品种开花早10-14天。  
   播种育苗:  
   金盏菊种子每克在130-170粒之间,呈星月形,冬春用花一般在9-10月播种主要用于解决冬末、早春的用花,所以一般以9月份播种量大。现阶段主要是保护地的床播、箱播育苗,少数专业盆花生产商用穴盘育苗,采用人工无土基质,介质经消毒处理,pH值为6.0-6.8,EC值为0.5-0.75为宜。播种后用蛭石覆盖,对种子发芽更有利,播后介质湿度在60-70%,8-15天出苗。  
   第一阶段:播种后4-6天发芽,金盏菊要求介质湿度较干。水分过多使其也不能够正常发芽。温度保持在20-25℃,金盏菊喜光,不需遮荫,如在9月份播种,为降温可适当遮荫。  
   第二阶段:此阶段仍要保湿,但湿度比第一阶段降低。这样根能很好地扎入介质,而不会翘根。随着根系往下生长,子叶渐渐展开,至第一对真叶完全展开即可开始喷施肥料,以浓度为50ppm的20-10-20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为主。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种苗进入快速生长期,对水分和肥料的要求较高,可用50-100ppm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交替施用,以减少盐离子的积累。在种苗生产中,施肥以少量多次效果较好,即每浇一次水即浇一次肥,用50ppm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就能保证种苗的生长需要。但浇水需要干湿交替,有利调节和促进根系生长,温度可适当降低到18℃左右,在此阶段苗长有2-3对真叶,苗高有3-4cm,根系可长至3-5cm。  
   第四阶段:此阶段为炼苗期,由于苗的根系基本长好,且有3对真叶,故要注意控制水分,施14-0-14的花卉专用肥,温度、湿度比上一阶段稍低,加强通风,防止徒长。移植/上盆:在炼苗期过后,即可移植上盆。金盏菊一般采用12-13cm口径的营养钵,一次上盆到位,不再换盆。如果是用撒播育苗的,最好在1-2对真叶时,用128或288的穴盘移苗一次,之后再上盆。上盆时介质中可混入少量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光照调节:金盏菊为喜光植物,生长、开花都需要有足够的阳光,不需遮荫。  
   温度控制:上盆后温度可适当保持在15℃左右。因金盏菊属冷季节花卉,生长在冬春季,对温室不需加温,更不需降温。只要适当保温就可以避免冻害,在上盆后生长期如温度太低,会使花期延迟。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主要是介质的选择。对保水性能和排水性要求严格。在保证种苗有充足的水肥外,浇水前的适当干燥也至关重要。这样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但不能使介质干透,而造成植株的枯萎死亡。追肥采用20-10-20和14-0-14的花卉肥交替施用为宜。每7-10天施一次,浓度在200-250ppm。一般生产者成本问题,施用复合肥较为普遍,但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应少用20-10-20的肥料。另外金盏菊对缺微量元素较敏感,容易造成叶间失绿、枯黄,失去观赏价值。栽培管理:金盏菊一般不用打顶,这样花开得较整齐。在江浙地区以外,如要留多分枝则多采用打顶,留4-5片叶子。在冬季要注意保暖,这样可使其青枝绿叶,花团锦簇,但也要注意通风。  
   病虫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细菌性芽枯病(用普力克800-1500倍,百菌清800-1000倍,可杀得500-800倍进行防治);生长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及细菌性芽枯病(用粉锈净1000-1500倍,炭疽福美800倍,1∶20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进行防治)。  
   出圃质量:花朵开始显色至盛花期前期出圃为宜,冠幅在15-20cm之间。株形整齐,叶色鲜绿。在装车运输中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如果第一次出花未销售完,可进行修剪一次,除去残留花,仍可出售。
就是不高兴 2024-06-29
金盏菊的生长适温为7~20℃,幼苗冬季能耐-9℃低温,成年植株以0℃为宜。温度过低需加薄膜保护,否则叶片易受冻害。冬季气温10℃以上,金盏菊发生徒长。夏季气温升高,茎叶生长旺盛,花朵变小,花瓣显著减少。  
   幼苗的金盏菊以稍湿为好,有利于茎叶生长,冬季提高抗寒能力。成年植株以稍干为宜,可以控制茎叶生长,以免引起徒长。室内或棚式栽培,空气湿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遭受病害。应加强通风来调节室内湿度。  
   金盏菊喜充足阳光,尤其冬季露地育苗或棚式栽培,均需充足日照,这样对茎叶生长十分有利,幼苗生长矮壮、整齐。如过多雨雪天,光照不足,基部叶片容易发黄,甚至根部腐烂死亡。  
   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培养土为宜。土壤ph以6~7最好。这样植株分枝多,开花大而多。
金盏菊的生长适温为7~20℃,幼苗冬季能耐-9℃低温,成年植株以0℃为宜。温度过低需加薄膜保护,否则叶片易受冻害。冬季气温10℃以上,金盏菊发生徒长。夏季气温升高,茎叶生长旺盛,花朵变小,花瓣显著减少。  
   幼苗的金盏菊以稍湿为好,有利于茎叶生长,冬季提高抗寒能力。成年植株以稍干为宜,可以控制茎叶生长,以免引起徒长。室内或棚式栽培,空气湿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遭受病害。应加强通风来调节室内湿度。  
   金盏菊喜充足阳光,尤其冬季露地育苗或棚式栽培,均需充足日照,这样对茎叶生长十分有利,幼苗生长矮壮、整齐。如过多雨雪天,光照不足,基部叶片容易发黄,甚至根部腐烂死亡。  
   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培养土为宜。土壤ph以6~7最好。这样植株分枝多,开花大而多。
漫野之弥 2024-06-25
安徽富邦装饰为您解答
  金盏菊的生长适温为7~20℃,幼苗冬季能耐-9℃低温,成年植株以0℃为宜。温度过低需加薄膜保护,否则叶片易受冻害。冬季气温10℃以上,金盏菊发生徒长。夏季气温升高,茎叶生长旺盛,花朵变小,花瓣显著减少。幼苗的金盏菊以稍湿为好,有利于茎叶生长,冬季提高抗寒能力。成年植株以稍干为宜,可以控制茎叶生长,以免引起徒长。
  金盏菊喜耐寒,怕热,喜阳光充足环境,尤其冬季露地育苗或棚式栽培,均需充足日照,这样对茎叶生长十分有利,幼苗生长矮壮、整齐。如遇过多雨雪天,光照不足,基部叶片容易发黄,甚至根部腐烂死亡。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培养土为宜。土壤pH宜保持6~7,这样植株分枝多,开花大而密。
  繁殖播种
  金盏菊主要用播种繁殖。常以秋播或早春温室播种,每克种子100~125粒,发芽适温为20~22℃,盆播土壤需消毒,播后覆土3毫米,约7~10天发芽。种子发芽率在80%~85%,种子发芽有效期为2~3年。土壤酸碱范围PH值4.5--8.3;在园子里的种子可以自己发芽,所需土壤不必特别肥沃。
  育苗方式:采用棚室或阳畦育苗,以小拱棚居多。苗床选背风向阳,以东西走向为好。苗床的宽度、长度以薄膜大小,管理方便为宜,一般宽度不宜超过1.3m。拱棚高度以60cm左右为宜。薄膜最好选用提温、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
  选地整畦:选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培养土为宜。耙深20~25cm,使表层土壤绵软细碎,田面平整。每亩的苗床施腐熟优质农家肥4000kg、尿素12kg、硫酸钾5kg、磷肥70kg、兑细沙30kg,充分拌匀撒入地表翻入地块,然后耙细、整平。
  种子处理:先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然后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3~4h,捞出用清水沥一遍,控干水即可播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药剂拌种。
  播种:播种时应选无风、晴天进行。于播种当天将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采用撒播法,先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于细沙土中,分2~3遍撤于苗床上,不宜过密,播种后覆过筛土0.7~lcm。
  苗床管理:发芽适温20~22℃,一般播种后6~7d出齐苗,苗出齐后应注意苗床内的温度不可超过30℃,以免造成烧苗和烂根。苗长到3cm左右、第一对真叶展开后,应注意通风,防止徒长。苗床内温度保持在25~27℃,通风时间应在上午8~9时,不可在中午高温时通风,以免造成闪苗。如遇大风降温天气,停止通风。当室外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应选晴朗无风天,揭开薄膜,除掉苗床内的杂草。如缺水应喷一遍透水,并盖好膜,加大通风口,苗床内浇水不宜太勤,以保持床土间干间湿为宜。当室外气温稳定在15℃时应揭膜炼苗,移栽前7d左右停止浇水,进行移栽前的靠苗,以备移栽。
  移栽:幼苗长3~4片真叶时移栽1次,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25cm,每亩留苗4500株,按大小苗分行栽植。采用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促进花提早成熟。移栽后要大水漫灌,促使早缓苗、早生根。
 摘心: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安徽富邦装饰为您解答
  金盏菊的生长适温为7~20℃,幼苗冬季能耐-9℃低温,成年植株以0℃为宜。温度过低需加薄膜保护,否则叶片易受冻害。冬季气温10℃以上,金盏菊发生徒长。夏季气温升高,茎叶生长旺盛,花朵变小,花瓣显著减少。幼苗的金盏菊以稍湿为好,有利于茎叶生长,冬季提高抗寒能力。成年植株以稍干为宜,可以控制茎叶生长,以免引起徒长。
  金盏菊喜耐寒,怕热,喜阳光充足环境,尤其冬季露地育苗或棚式栽培,均需充足日照,这样对茎叶生长十分有利,幼苗生长矮壮、整齐。如遇过多雨雪天,光照不足,基部叶片容易发黄,甚至根部腐烂死亡。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培养土为宜。土壤pH宜保持6~7,这样植株分枝多,开花大而密。
  繁殖播种
  金盏菊主要用播种繁殖。常以秋播或早春温室播种,每克种子100~125粒,发芽适温为20~22℃,盆播土壤需消毒,播后覆土3毫米,约7~10天发芽。种子发芽率在80%~85%,种子发芽有效期为2~3年。土壤酸碱范围PH值4.5--8.3;在园子里的种子可以自己发芽,所需土壤不必特别肥沃。
  育苗方式:采用棚室或阳畦育苗,以小拱棚居多。苗床选背风向阳,以东西走向为好。苗床的宽度、长度以薄膜大小,管理方便为宜,一般宽度不宜超过1.3m。拱棚高度以60cm左右为宜。薄膜最好选用提温、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
  选地整畦:选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培养土为宜。耙深20~25cm,使表层土壤绵软细碎,田面平整。每亩的苗床施腐熟优质农家肥4000kg、尿素12kg、硫酸钾5kg、磷肥70kg、兑细沙30kg,充分拌匀撒入地表翻入地块,然后耙细、整平。
  种子处理:先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然后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3~4h,捞出用清水沥一遍,控干水即可播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药剂拌种。
  播种:播种时应选无风、晴天进行。于播种当天将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采用撒播法,先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于细沙土中,分2~3遍撤于苗床上,不宜过密,播种后覆过筛土0.7~lcm。
  苗床管理:发芽适温20~22℃,一般播种后6~7d出齐苗,苗出齐后应注意苗床内的温度不可超过30℃,以免造成烧苗和烂根。苗长到3cm左右、第一对真叶展开后,应注意通风,防止徒长。苗床内温度保持在25~27℃,通风时间应在上午8~9时,不可在中午高温时通风,以免造成闪苗。如遇大风降温天气,停止通风。当室外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应选晴朗无风天,揭开薄膜,除掉苗床内的杂草。如缺水应喷一遍透水,并盖好膜,加大通风口,苗床内浇水不宜太勤,以保持床土间干间湿为宜。当室外气温稳定在15℃时应揭膜炼苗,移栽前7d左右停止浇水,进行移栽前的靠苗,以备移栽。
  移栽:幼苗长3~4片真叶时移栽1次,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25cm,每亩留苗4500株,按大小苗分行栽植。采用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促进花提早成熟。移栽后要大水漫灌,促使早缓苗、早生根。
 摘心: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小小桐桐 2024-06-18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8437032699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