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种植技术是什么

2024-06-13 01:41:00 (35分钟前 更新) 459 6913

最新回答

1、栽培季节的确定  
   栽培时间确定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栽培品种和栽培时间,再综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秀珍菇栽培袋的培养时间为25-35天,栽培者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级菌种的选购或制作。杭州地区高温秀珍菇安排在4月份开始制袋,5月份开始出菇,可采收至9月底、10月初。  
   2、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93%、麸皮5%、轻质碳酸钙1%、糖1%;  
   (2)棉籽壳45%、杂木屑40%、麸皮10%、糖1%、轻质碳酸钙2%、石膏粉2%;  
   (3)杂木屑75%、麸皮10%、玉米粉5%、米糖8%、轻质碳酸钙1%、糖1%。  
   所有的原材料必须要求新鲜、无污染、无异味。  
   杂木屑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先过2.―4目筛,去杂物;然后建堆,堆底宽5―8米,高1.8―2米,长度不限,呈龟背形;木屑表面洒少量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5―6天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上下木屑位置对调,以达到发酵均匀;然后相隔6天―5天―4天再翻堆3次。整个木屑发酵处理需要25天左右,木屑呈深褐色,具有一定香味方可使用。  
   3、菌袋制作与培养  
   (1)原料装料前,应事先将所有的原料拌水混合均匀,覆盖堆放24小时,促使原料吸水均匀并软化,可避免装袋时刺破菌袋,引发菌期污染。  
   (2)由于秀珍菇较适合墙式栽培,因此通常采用17X33X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干料重为400―500克,装袋时避免机械或人为损伤,松紧度适宜。  
   (3)拌料时应控制含水量在60%―65%,以手紧握料时,指逢中有3、4滴水珠滴下,松手后料依然呈圆,掷地松散不成团为准。  
   (4)灭菌必须彻底,接种必须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每袋生产种菌包40―50袋。  
   (5)接好种的栽培袋置于培养室“井”字型堆放4―6层养菌,或置于培养架上养菌。培养期间,应经常检查堆温,防止高温烧菌;若堆温低于20℃时。应设法增温,注意堆温控制在25℃左右,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预防阳光直射。  
   (6)发菌期间必须经常检查菌袋,及时清理杂菌污染或不吃料的菌袋。  
   4、出菇管理  
   经过25―35天培养,菌丝长满整个料袋;继续培养5―7天,当发现袋口菌丝吐黄水或出现菇蕾时,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马上转入出菇房(棚),进行出菇管理。  
   (1)菇房(棚)消毒  
   在菌袋转入出菇棚前10天左右,应对于棚子的环境进行处理:先用敌敌畏800―1000倍液加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进行杀虫杀螨,然后通风一星期,接着将生石灰粉撒于棚内地面。  
   (2)温度控制  
   将生理成熟的菌袋进棚码墙后,就可划去封口套圈及塑料,留3厘米长,并覆盖薄膜保温保湿,认为拉大棚内温差,温差以10―12℃为宜,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大部分原基出现之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至14―20℃。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2℃,应进行增温、保温。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料面,去除死菇、菇根、杂物后以上述方法继续温控出菇。  
   (3)湿度控制  
   菌袋进棚码墙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在85%―95%,超过95%必须通风降湿,低于85%时,可根据集体情况喷洒空间水,达到维持空气湿度的目的。每天采完菇后,可细雾状结水于菌袋料面和幼蕾,具体的水分管理应根据棚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阴雨天少喷水,晴天可多喷水。  
   (4)通风  
   秀珍菇为好氧真菌,因此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给予足够的氧气,通风不良往往导致畸形菇的产生。但是通风必须结合温湿度协调控制。每次喷水后,必须进行通风,否则极易导致高温、高湿、通风时间视具体条件而定。菌墙不可过高,一般码墙的菌袋在10层左右,有利于空气流通。  
   (5)光线  
   秀珍菇非喜光菌,但是子实体原基分化后给予适当的光线刺激,强度一般控制在300―600LUX,以在菇房(棚)内可看清书本字迹即可,强光不易形成原基,或形成菌柄又粗又短、菌盖不易开展的子实体。长期放置在黑暗的菇房中,会严重影响原基的形成。  
   (6)采摘后管理  
   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面料,**菇、菇根、杂物、封口养菌3―5天即可进入下潮菇的管理。采取二潮菇以后可补注营养液(配方为:水50公斤、硫酸铵1%、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葡萄糖1%、三十烷醇和菇壮素个各30ml),注水后注意保温保湿,让菌丝充分恢复。  
   5、病虫害防治  
 秀珍菇发菌期间,常见的杂菌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红色链孢霉等,检查发现后应该及时检出处理。杂菌的防治主要靠保证接种实行无菌操作,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另外也可在培养料中添加5%的多菌灵粉剂1000倍,起到防护作用。  
子实体生长阶段还可能引发虫害,危害严重的有菇蚊、菇蝇,发生严重时可用50%的高效氯氰菊脂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喷药时间应选择在转潮期,避免子实体产生药害。在喷洒过程中,必须将菌袋的正反面及棚、室角落和外围同时喷洒,最好早晴好天气的下午1―3时进行,施药后2―3天内不喷水,以延长药效。
1、栽培季节的确定  
   栽培时间确定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栽培品种和栽培时间,再综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秀珍菇栽培袋的培养时间为25-35天,栽培者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级菌种的选购或制作。杭州地区高温秀珍菇安排在4月份开始制袋,5月份开始出菇,可采收至9月底、10月初。  
   2、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93%、麸皮5%、轻质碳酸钙1%、糖1%;  
   (2)棉籽壳45%、杂木屑40%、麸皮10%、糖1%、轻质碳酸钙2%、石膏粉2%;  
   (3)杂木屑75%、麸皮10%、玉米粉5%、米糖8%、轻质碳酸钙1%、糖1%。  
   所有的原材料必须要求新鲜、无污染、无异味。  
   杂木屑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先过2.―4目筛,去杂物;然后建堆,堆底宽5―8米,高1.8―2米,长度不限,呈龟背形;木屑表面洒少量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5―6天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上下木屑位置对调,以达到发酵均匀;然后相隔6天―5天―4天再翻堆3次。整个木屑发酵处理需要25天左右,木屑呈深褐色,具有一定香味方可使用。  
   3、菌袋制作与培养  
   (1)原料装料前,应事先将所有的原料拌水混合均匀,覆盖堆放24小时,促使原料吸水均匀并软化,可避免装袋时刺破菌袋,引发菌期污染。  
   (2)由于秀珍菇较适合墙式栽培,因此通常采用17X33X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干料重为400―500克,装袋时避免机械或人为损伤,松紧度适宜。  
   (3)拌料时应控制含水量在60%―65%,以手紧握料时,指逢中有3、4滴水珠滴下,松手后料依然呈圆,掷地松散不成团为准。  
   (4)灭菌必须彻底,接种必须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每袋生产种菌包40―50袋。  
   (5)接好种的栽培袋置于培养室“井”字型堆放4―6层养菌,或置于培养架上养菌。培养期间,应经常检查堆温,防止高温烧菌;若堆温低于20℃时。应设法增温,注意堆温控制在25℃左右,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预防阳光直射。  
   (6)发菌期间必须经常检查菌袋,及时清理杂菌污染或不吃料的菌袋。  
   4、出菇管理  
   经过25―35天培养,菌丝长满整个料袋;继续培养5―7天,当发现袋口菌丝吐黄水或出现菇蕾时,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马上转入出菇房(棚),进行出菇管理。  
   (1)菇房(棚)消毒  
   在菌袋转入出菇棚前10天左右,应对于棚子的环境进行处理:先用敌敌畏800―1000倍液加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进行杀虫杀螨,然后通风一星期,接着将生石灰粉撒于棚内地面。  
   (2)温度控制  
   将生理成熟的菌袋进棚码墙后,就可划去封口套圈及塑料,留3厘米长,并覆盖薄膜保温保湿,认为拉大棚内温差,温差以10―12℃为宜,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大部分原基出现之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至14―20℃。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2℃,应进行增温、保温。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料面,去除死菇、菇根、杂物后以上述方法继续温控出菇。  
   (3)湿度控制  
   菌袋进棚码墙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在85%―95%,超过95%必须通风降湿,低于85%时,可根据集体情况喷洒空间水,达到维持空气湿度的目的。每天采完菇后,可细雾状结水于菌袋料面和幼蕾,具体的水分管理应根据棚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阴雨天少喷水,晴天可多喷水。  
   (4)通风  
   秀珍菇为好氧真菌,因此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给予足够的氧气,通风不良往往导致畸形菇的产生。但是通风必须结合温湿度协调控制。每次喷水后,必须进行通风,否则极易导致高温、高湿、通风时间视具体条件而定。菌墙不可过高,一般码墙的菌袋在10层左右,有利于空气流通。  
   (5)光线  
   秀珍菇非喜光菌,但是子实体原基分化后给予适当的光线刺激,强度一般控制在300―600LUX,以在菇房(棚)内可看清书本字迹即可,强光不易形成原基,或形成菌柄又粗又短、菌盖不易开展的子实体。长期放置在黑暗的菇房中,会严重影响原基的形成。  
   (6)采摘后管理  
   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面料,**菇、菇根、杂物、封口养菌3―5天即可进入下潮菇的管理。采取二潮菇以后可补注营养液(配方为:水50公斤、硫酸铵1%、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葡萄糖1%、三十烷醇和菇壮素个各30ml),注水后注意保温保湿,让菌丝充分恢复。  
   5、病虫害防治  
 秀珍菇发菌期间,常见的杂菌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红色链孢霉等,检查发现后应该及时检出处理。杂菌的防治主要靠保证接种实行无菌操作,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另外也可在培养料中添加5%的多菌灵粉剂1000倍,起到防护作用。  
子实体生长阶段还可能引发虫害,危害严重的有菇蚊、菇蝇,发生严重时可用50%的高效氯氰菊脂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喷药时间应选择在转潮期,避免子实体产生药害。在喷洒过程中,必须将菌袋的正反面及棚、室角落和外围同时喷洒,最好早晴好天气的下午1―3时进行,施药后2―3天内不喷水,以延长药效。
超超越越92 2024-06-13
一、菌种分离与选育    用做生产中的秀珍菇菌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子实体分离获取纯菌丝,二是直接向科研单位和菌种生产单位引进。科研单位一般从子实体分离提纯复壮获取。一般栽培者因不具备分离制种条件,都是真接从菌科生产单位引进。    二、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秀珍菇出菇温度,我省春栽安排在2—3且制袋,秋栽安排在5—8月制袋,高海拔可提前安排制袋时间。    三、栽培方法    秀珍菇栽培方法与平菇、凤尾菇熟料栽培基本相同,但不能用生料栽培。可室内栽培,亦可室外搭阴硼栽培。    四、菌袋生产与发菌    栽培秀珍菇的原料配方:①杂木屑50%,玉米芯26%,麦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磷酸二氢钾100克,硫酸镁25克。②棉籽壳92%,麦皮5%,蔗糖1%,石膏粉1%,石灰1%。③甘蔗渣50%,木屑32%,麦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克。④棉籽壳90%,谷壳4%,葡萄糖1%,蛋白胨0.5%,谷氨酸0.5%,麦皮4%,石灰少量。玉米秆、花生秆、花生壳、稻麦秆等都可做为培养料,以上原材料都应加工粉碎后用。    备好的料加水拌匀,含水量60—65%。高温季节把料堆积发酵4—5天后再装袋灭菌。选高密度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33×0.05cm或20×35×0.05cm。装料要求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准,在100℃温度下灭菌15—16小时,待料温降至70℃时开锅出灶。出灶的料袋移到经消毒过清洁的接菌室内,袋温降到30℃以下时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气雾消毒盒或菇保1号灭菌剂灭菌5—6小时就可进室接种。每瓶(袋)栽培种可接20—30袋。接完置于常温20—28℃的场所培养,约经30—40天菌丝长满袋后可出菇。
一、菌种分离与选育    用做生产中的秀珍菇菌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子实体分离获取纯菌丝,二是直接向科研单位和菌种生产单位引进。科研单位一般从子实体分离提纯复壮获取。一般栽培者因不具备分离制种条件,都是真接从菌科生产单位引进。    二、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秀珍菇出菇温度,我省春栽安排在2—3且制袋,秋栽安排在5—8月制袋,高海拔可提前安排制袋时间。    三、栽培方法    秀珍菇栽培方法与平菇、凤尾菇熟料栽培基本相同,但不能用生料栽培。可室内栽培,亦可室外搭阴硼栽培。    四、菌袋生产与发菌    栽培秀珍菇的原料配方:①杂木屑50%,玉米芯26%,麦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磷酸二氢钾100克,硫酸镁25克。②棉籽壳92%,麦皮5%,蔗糖1%,石膏粉1%,石灰1%。③甘蔗渣50%,木屑32%,麦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克。④棉籽壳90%,谷壳4%,葡萄糖1%,蛋白胨0.5%,谷氨酸0.5%,麦皮4%,石灰少量。玉米秆、花生秆、花生壳、稻麦秆等都可做为培养料,以上原材料都应加工粉碎后用。    备好的料加水拌匀,含水量60—65%。高温季节把料堆积发酵4—5天后再装袋灭菌。选高密度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33×0.05cm或20×35×0.05cm。装料要求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准,在100℃温度下灭菌15—16小时,待料温降至70℃时开锅出灶。出灶的料袋移到经消毒过清洁的接菌室内,袋温降到30℃以下时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气雾消毒盒或菇保1号灭菌剂灭菌5—6小时就可进室接种。每瓶(袋)栽培种可接20—30袋。接完置于常温20—28℃的场所培养,约经30—40天菌丝长满袋后可出菇。
壹只头俩只脑 2024-06-04
目前主栽的秀珍菇菌株有两个,一是引自日本的  “小平菇”,出菇温度在8-24℃。菌盖灰色,成熟后色白,丛生柄短、产菇集中;二是引自台湾的秀珍菇,出菇温度在8-24℃,菌盖浅灰色,单生、柄短,中生或偏生。  
   1、栽培季节的确定  
   栽培时间确定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栽培品种和栽培时间,再综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秀珍菇栽培袋的培养时间为25-35天,栽培者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级菌种的选购或制作。杭州地区高温秀珍菇安排在4月份开始制袋,5月份开始出菇,可采收至9月底、10月初。  
   2、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93%、麸皮5%、轻质碳酸钙1%、糖1%;  
   (2)棉籽壳45%、杂木屑40%、麸皮10%、糖1%、轻质碳酸钙2%、石膏粉2%;  
   (3)杂木屑75%、麸皮10%、玉米粉5%、米糖8%、轻质碳酸钙1%、糖1%。  
   所有的原材料必须要求新鲜、无污染、无异味。  
   杂木屑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先过2.―4目筛,去杂物;然后建堆,堆底宽5―8米,高1.8―2米,长度不限,呈龟背形;木屑表面洒少量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5―6天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上下木屑位置对调,以达到发酵均匀;然后相隔6天―5天―4天再翻堆3次。整个木屑发酵处理需要25天左右,木屑呈深褐色,具有一定香味方可使用。  
   3、菌袋制作与培养  
   (1)原料装料前,应事先将所有的原料拌水混合均匀,覆盖堆放24小时,促使原料吸水均匀并软化,可避免装袋时刺破菌袋,引发菌期污染。  
   (2)由于秀珍菇较适合墙式栽培,因此通常采用17X33X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干料重为400―500克,装袋时避免机械或人为损伤,松紧度适宜。  
   (3)拌料时应控制含水量在60%―65%,以手紧握料时,指逢中有3、4滴水珠滴下,松手后料依然呈圆,掷地松散不成团为准。  
   (4)灭菌必须彻底,接种必须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每袋生产种菌包40―50袋。  
   (5)接好种的栽培袋置于培养室“井”字型堆放4―6层养菌,或置于培养架上养菌。培养期间,应经常检查堆温,防止高温烧菌;若堆温低于20℃时。应设法增温,注意堆温控制在25℃左右,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预防阳光直射。  
   (6)发菌期间必须经常检查菌袋,及时清理杂菌污染或不吃料的菌袋。  
   4、出菇管理  
   经过25―35天培养,菌丝长满整个料袋;继续培养5―7天,当发现袋口菌丝吐黄水或出现菇蕾时,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马上转入出菇房(棚),进行出菇管理。  
   (1)菇房(棚)消毒  
   在菌袋转入出菇棚前10天左右,应对于棚子的环境进行处理:先用敌敌畏800―1000倍液加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进行杀虫杀螨,然后通风一星期,接着将生石灰粉撒于棚内地面。  
   (2)温度控制  
   将生理成熟的菌袋进棚码墙后,就可划去封口套圈及塑料,留3厘米长,并覆盖薄膜保温保湿,认为拉大棚内温差,温差以10―12℃为宜,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大部分原基出现之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至14―20℃。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2℃,应进行增温、保温。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料面,去除死菇、菇根、杂物后以上述方法继续温控出菇。  
   (3)湿度控制  
   菌袋进棚码墙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在85%―95%,超过95%必须通风降湿,低于85%时,可根据集体情况喷洒空间水,达到维持空气湿度的目的。每天采完菇后,可细雾状结水于菌袋料面和幼蕾,具体的水分管理应根据棚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阴雨天少喷水,晴天可多喷水。  
   (4)通风  
   秀珍菇为好氧真菌,因此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给予足够的氧气,通风不良往往导致畸形菇的产生。但是通风必须结合温湿度协调控制。每次喷水后,必须进行通风,否则极易导致高温、高湿、通风时间视具体条件而定。菌墙不可过高,一般码墙的菌袋在10层左右,有利于空气流通。  
   (5)光线  
   秀珍菇非喜光菌,但是子实体原基分化后给予适当的光线刺激,强度一般控制在300―600LUX,以在菇房(棚)内可看清书本字迹即可,强光不易形成原基,或形成菌柄又粗又短、菌盖不易开展的子实体。长期放置在黑暗的菇房中,会严重影响原基的形成。  
   (6)采摘后管理  
   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面料,去死菇、菇根、杂物、封口养菌3―5天即可进入下潮菇的管理。采取二潮菇以后可补注营养液(配方为:水50公斤、硫酸铵1%、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葡萄糖1%、三十烷醇和菇壮素个各30ml),注水后注意保温保湿,让菌丝充分恢复。  
   5、病虫害防治  
   秀珍菇发菌期间,常见的杂菌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红色链孢霉等,检查发现后应该及时检出处理。杂菌的防治主要靠保证接种实行无菌操作,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另外也可在培养料中添加5%的多菌灵粉剂1000倍,起到防护作用。
目前主栽的秀珍菇菌株有两个,一是引自日本的  “小平菇”,出菇温度在8-24℃。菌盖灰色,成熟后色白,丛生柄短、产菇集中;二是引自台湾的秀珍菇,出菇温度在8-24℃,菌盖浅灰色,单生、柄短,中生或偏生。  
   1、栽培季节的确定  
   栽培时间确定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栽培品种和栽培时间,再综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秀珍菇栽培袋的培养时间为25-35天,栽培者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级菌种的选购或制作。杭州地区高温秀珍菇安排在4月份开始制袋,5月份开始出菇,可采收至9月底、10月初。  
   2、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93%、麸皮5%、轻质碳酸钙1%、糖1%;  
   (2)棉籽壳45%、杂木屑40%、麸皮10%、糖1%、轻质碳酸钙2%、石膏粉2%;  
   (3)杂木屑75%、麸皮10%、玉米粉5%、米糖8%、轻质碳酸钙1%、糖1%。  
   所有的原材料必须要求新鲜、无污染、无异味。  
   杂木屑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先过2.―4目筛,去杂物;然后建堆,堆底宽5―8米,高1.8―2米,长度不限,呈龟背形;木屑表面洒少量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5―6天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上下木屑位置对调,以达到发酵均匀;然后相隔6天―5天―4天再翻堆3次。整个木屑发酵处理需要25天左右,木屑呈深褐色,具有一定香味方可使用。  
   3、菌袋制作与培养  
   (1)原料装料前,应事先将所有的原料拌水混合均匀,覆盖堆放24小时,促使原料吸水均匀并软化,可避免装袋时刺破菌袋,引发菌期污染。  
   (2)由于秀珍菇较适合墙式栽培,因此通常采用17X33X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干料重为400―500克,装袋时避免机械或人为损伤,松紧度适宜。  
   (3)拌料时应控制含水量在60%―65%,以手紧握料时,指逢中有3、4滴水珠滴下,松手后料依然呈圆,掷地松散不成团为准。  
   (4)灭菌必须彻底,接种必须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每袋生产种菌包40―50袋。  
   (5)接好种的栽培袋置于培养室“井”字型堆放4―6层养菌,或置于培养架上养菌。培养期间,应经常检查堆温,防止高温烧菌;若堆温低于20℃时。应设法增温,注意堆温控制在25℃左右,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预防阳光直射。  
   (6)发菌期间必须经常检查菌袋,及时清理杂菌污染或不吃料的菌袋。  
   4、出菇管理  
   经过25―35天培养,菌丝长满整个料袋;继续培养5―7天,当发现袋口菌丝吐黄水或出现菇蕾时,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马上转入出菇房(棚),进行出菇管理。  
   (1)菇房(棚)消毒  
   在菌袋转入出菇棚前10天左右,应对于棚子的环境进行处理:先用敌敌畏800―1000倍液加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进行杀虫杀螨,然后通风一星期,接着将生石灰粉撒于棚内地面。  
   (2)温度控制  
   将生理成熟的菌袋进棚码墙后,就可划去封口套圈及塑料,留3厘米长,并覆盖薄膜保温保湿,认为拉大棚内温差,温差以10―12℃为宜,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大部分原基出现之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至14―20℃。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2℃,应进行增温、保温。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料面,去除死菇、菇根、杂物后以上述方法继续温控出菇。  
   (3)湿度控制  
   菌袋进棚码墙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在85%―95%,超过95%必须通风降湿,低于85%时,可根据集体情况喷洒空间水,达到维持空气湿度的目的。每天采完菇后,可细雾状结水于菌袋料面和幼蕾,具体的水分管理应根据棚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阴雨天少喷水,晴天可多喷水。  
   (4)通风  
   秀珍菇为好氧真菌,因此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给予足够的氧气,通风不良往往导致畸形菇的产生。但是通风必须结合温湿度协调控制。每次喷水后,必须进行通风,否则极易导致高温、高湿、通风时间视具体条件而定。菌墙不可过高,一般码墙的菌袋在10层左右,有利于空气流通。  
   (5)光线  
   秀珍菇非喜光菌,但是子实体原基分化后给予适当的光线刺激,强度一般控制在300―600LUX,以在菇房(棚)内可看清书本字迹即可,强光不易形成原基,或形成菌柄又粗又短、菌盖不易开展的子实体。长期放置在黑暗的菇房中,会严重影响原基的形成。  
   (6)采摘后管理  
   每采完一潮菇后,应集中清理面料,去死菇、菇根、杂物、封口养菌3―5天即可进入下潮菇的管理。采取二潮菇以后可补注营养液(配方为:水50公斤、硫酸铵1%、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葡萄糖1%、三十烷醇和菇壮素个各30ml),注水后注意保温保湿,让菌丝充分恢复。  
   5、病虫害防治  
   秀珍菇发菌期间,常见的杂菌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红色链孢霉等,检查发现后应该及时检出处理。杂菌的防治主要靠保证接种实行无菌操作,培养室必须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另外也可在培养料中添加5%的多菌灵粉剂1000倍,起到防护作用。
猫妖梦懿 2024-05-24
(1)棉籽壳93%、麸皮5%、轻质碳酸钙1%、糖1%;  
   (2)棉籽壳45%、杂木屑40%、麸皮10%、糖1%、轻质碳酸钙2%、石膏粉2%;  
   (3)杂木屑75%、麸皮10%、玉米粉5%、米糖8%、轻质碳酸钙1%、糖1%。  
   所有的原材料必须要求新鲜、无污染、无异味。  
   杂木屑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先过2.―4目筛,去杂物;然后建堆,堆底宽5―8米,高1.8―2米,长度不限,呈龟背形;木屑表面洒少量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5―6天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上下木屑位置对调,以达到发酵均匀;然后相隔6天―5天―4天再翻堆3次。整个木屑发酵处理需要25天左右,木屑呈深褐色,具有一定香味方可使用。
(1)棉籽壳93%、麸皮5%、轻质碳酸钙1%、糖1%;  
   (2)棉籽壳45%、杂木屑40%、麸皮10%、糖1%、轻质碳酸钙2%、石膏粉2%;  
   (3)杂木屑75%、麸皮10%、玉米粉5%、米糖8%、轻质碳酸钙1%、糖1%。  
   所有的原材料必须要求新鲜、无污染、无异味。  
   杂木屑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先过2.―4目筛,去杂物;然后建堆,堆底宽5―8米,高1.8―2米,长度不限,呈龟背形;木屑表面洒少量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5―6天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上下木屑位置对调,以达到发酵均匀;然后相隔6天―5天―4天再翻堆3次。整个木屑发酵处理需要25天左右,木屑呈深褐色,具有一定香味方可使用。
我爱我家2小宝 2024-05-10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90109252929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