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子有什么功效

2024-06-29 22:10:34 (37分钟前 更新) 203 1961

最新回答

亲,皂荚子是皂荚树的种子,在中医学方面具有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药材】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炮制】《雷公炮炙沦》:"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功用主治】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①《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润肠。"
 ③《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④《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⑤《医林纂要》:"杀疳虫。"
 ⑥《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
①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⑦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亲,谢谢
亲,皂荚子是皂荚树的种子,在中医学方面具有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药材】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炮制】《雷公炮炙沦》:"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功用主治】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①《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润肠。"
 ③《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④《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⑤《医林纂要》:"杀疳虫。"
 ⑥《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
①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⑦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亲,谢谢
miumiu6571 2024-06-29
黑皂角籽主要治疗产后无乳的疗效偏方。取七个,生的,用开水服下,乳汁自下。平时也可以多服用点汤水增加乳汁。放松心情也很重要。
黑皂角籽主要治疗产后无乳的疗效偏方。取七个,生的,用开水服下,乳汁自下。平时也可以多服用点汤水增加乳汁。放松心情也很重要。
扈志泉额 2024-06-14
A.把桔子皮放入脸盆中,它可散发清香,还能润肤,防治皮肤干燥。  B.在室内点燃干桔皮,可清除室内异味,还可驱蚊。  C.冲糖水时加入几片桔子皮,
1、皂角果:主要成份有三萜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
主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痛肿便毒、疮癣疥癞。
2、皂角刺:主要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主治:拔毒、消肿、排脓、治痛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3、皂角叶、根、皮: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角碱
主治: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4、皂角籽:味辛甘、气温、有小毒、润燥、通便、祛风消肿的药用功能。好树可以卖多少钱我就不太清楚。
A.把桔子皮放入脸盆中,它可散发清香,还能润肤,防治皮肤干燥。  B.在室内点燃干桔皮,可清除室内异味,还可驱蚊。  C.冲糖水时加入几片桔子皮,
1、皂角果:主要成份有三萜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
主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痛肿便毒、疮癣疥癞。
2、皂角刺:主要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主治:拔毒、消肿、排脓、治痛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3、皂角叶、根、皮: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角碱
主治: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4、皂角籽:味辛甘、气温、有小毒、润燥、通便、祛风消肿的药用功能。好树可以卖多少钱我就不太清楚。
咕噜咕噜SP 2024-06-10
【原形态】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cm,宽0.7-0.8cm,厚约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型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树胶(gum)。种子内胚乳含由半乳糖(galactose)与甘露糖(mannose),按摩尔比1:3.9-4.0组成的多糖。
  【炮制】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原形态】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cm,宽0.7-0.8cm,厚约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型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树胶(gum)。种子内胚乳含由半乳糖(galactose)与甘露糖(mannose),按摩尔比1:3.9-4.0组成的多糖。
  【炮制】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karenhoney 2024-06-05
【原形态】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cm,宽0.7-0.8cm,厚约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型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树胶(gum)。种子内胚乳含由半乳糖(galactose)与甘露糖(mannose),按摩尔比1:3.9-4.0组成的多糖。
  【炮制】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大肠经
【原形态】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cm,宽0.7-0.8cm,厚约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型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树胶(gum)。种子内胚乳含由半乳糖(galactose)与甘露糖(mannose),按摩尔比1:3.9-4.0组成的多糖。
  【炮制】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大肠经
Toffee0528 2024-05-31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87486886978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