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苗种植方法谁比较懂

2024-06-01 17:58:35 (43分钟前 更新) 108 7486

最新回答

你好,白芍种植技术
 1、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深翻土地45厘米,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左右翻入地内,耙细整平,做宽1.2米平畦。  
   繁殖方法  主要用芽头繁殖,也可用种子育苗(方法同牡丹)。芽头繁殖,在收获时,选茎秆少而茁壮,叶肥大,根粗长且均匀,芽头肥而少的植株。刨出后,将根切下加工入药,再将根茎(俗称疙瘩头)下部切去,芽头下边带根茎2~3厘米(不可留老根)分株,每株2~3个芽头,切好后即可栽培。栽种期从“白露”到“寒露”,以“秋分”前后为宜。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挖6~9厘米的穴,每穴放1株,芽头向上,覆土盖平,稍加镇压。然后,上面再培9~12厘米高的土堆,以防风、旱和霜冻,保证种苗安全过冬。  
   2、田间管理  
   锄草与浇水  栽后当年不出苗,冬季一般不用管理。来年“惊蛰”前后,锄地、松土保墒,以利于出苗。旱地在行间开沟浇水,出苗后有草就锄,掌握雨后、浇水后就锄地,雨季及时排涝。“霜降”前后,地上茎叶枯萎,在离地面6~9厘米处,将茎叶割去烧掉,在植株基部培9~15厘米的土堆,以便安全越冬。  
   迫肥  栽后当年,施足基肥,一般不需追肥。栽后第二年追肥2~3次,在春季返青前,每亩施2000千克腐熟圈肥。在5~7月份生长旺期每亩施入尿素10~15千克,施后浇水。栽后第三年,在3月20日左右,每亩施饼肥50~8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开沟施入,施后及时浇水,肥料勿接触根部。  
   中药材种植则要摘除花蕾  芍药开花会消耗大量养分。为了提高根的产量,每年4~5月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摘除。  
   3、防治病虫害  
   芍药根腐病  由种苗带菌或者土壤内含菌传染,雨后积水容易引起发病。可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选择无病害的种苗、贮存芍药头时,须经消毒处理,贮藏处选通风干燥处、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勿损伤根和雨后注意排涝。  
   芍药叶霉病  多发生在6~7月间,危害茎花叶各部,叶片上出现褐色近圆形斑点,有不规则的层纹,叶片逐渐干缩,严重时枯落。于发病初期用1∶1∶200~25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10~14天土次,连喷3~4次。  
   根结线虫病  线虫浸入植物根端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主根成畸形,地上叶枯萎,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能大片死亡。栽种地块不选用前茬种花生科的地,不连作,要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发病期可用15%阿维?丁硫微乳剂每亩75~120毫升对水浇灌或喷淋。  
   虫害  主要有蛴螬、铜绿金龟子。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千克,连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2千克混细沙土10千克制成的药土,在播种或栽种时顺栽植沟撒施,然后下种或栽植。防治各种地下害虫,并防治根腐病和线虫病。  
   4、药材收获加工  
   栽培后生长3~4年,于秋分前后收获。将根全部挖出稍晾,去净泥土,切下根茎(白芍头)作种苗。然后按根的粗细分为大、中、小3种。用大锅加清水烧沸,放入分好的根并不断翻动。粗根煮10~15分钟,中、小根煮5~10分钟,以煮透为准。捞出后,立即放到凉水中浸泡。每煮3~5锅换1次水。然后,将凉水浸泡的白芍捞出,用玻璃片轻轻刮去外皮洗净,置席上晒2~3天,堆起闷1~2天,使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再晒,但不可持续曝晒。如此反复几次,直至干透为止,即可供药用。每1250克鲜根,可加工500克干货。以质坚,表面光滑,色白或略带淡红,断面色白,粉性足,无霉点者为佳。
你好,白芍种植技术
 1、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深翻土地45厘米,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左右翻入地内,耙细整平,做宽1.2米平畦。  
   繁殖方法  主要用芽头繁殖,也可用种子育苗(方法同牡丹)。芽头繁殖,在收获时,选茎秆少而茁壮,叶肥大,根粗长且均匀,芽头肥而少的植株。刨出后,将根切下加工入药,再将根茎(俗称疙瘩头)下部切去,芽头下边带根茎2~3厘米(不可留老根)分株,每株2~3个芽头,切好后即可栽培。栽种期从“白露”到“寒露”,以“秋分”前后为宜。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挖6~9厘米的穴,每穴放1株,芽头向上,覆土盖平,稍加镇压。然后,上面再培9~12厘米高的土堆,以防风、旱和霜冻,保证种苗安全过冬。  
   2、田间管理  
   锄草与浇水  栽后当年不出苗,冬季一般不用管理。来年“惊蛰”前后,锄地、松土保墒,以利于出苗。旱地在行间开沟浇水,出苗后有草就锄,掌握雨后、浇水后就锄地,雨季及时排涝。“霜降”前后,地上茎叶枯萎,在离地面6~9厘米处,将茎叶割去烧掉,在植株基部培9~15厘米的土堆,以便安全越冬。  
   迫肥  栽后当年,施足基肥,一般不需追肥。栽后第二年追肥2~3次,在春季返青前,每亩施2000千克腐熟圈肥。在5~7月份生长旺期每亩施入尿素10~15千克,施后浇水。栽后第三年,在3月20日左右,每亩施饼肥50~8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开沟施入,施后及时浇水,肥料勿接触根部。  
   中药材种植则要摘除花蕾  芍药开花会消耗大量养分。为了提高根的产量,每年4~5月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摘除。  
   3、防治病虫害  
   芍药根腐病  由种苗带菌或者土壤内含菌传染,雨后积水容易引起发病。可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选择无病害的种苗、贮存芍药头时,须经消毒处理,贮藏处选通风干燥处、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勿损伤根和雨后注意排涝。  
   芍药叶霉病  多发生在6~7月间,危害茎花叶各部,叶片上出现褐色近圆形斑点,有不规则的层纹,叶片逐渐干缩,严重时枯落。于发病初期用1∶1∶200~25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10~14天土次,连喷3~4次。  
   根结线虫病  线虫浸入植物根端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主根成畸形,地上叶枯萎,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能大片死亡。栽种地块不选用前茬种花生科的地,不连作,要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发病期可用15%阿维?丁硫微乳剂每亩75~120毫升对水浇灌或喷淋。  
   虫害  主要有蛴螬、铜绿金龟子。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千克,连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2千克混细沙土10千克制成的药土,在播种或栽种时顺栽植沟撒施,然后下种或栽植。防治各种地下害虫,并防治根腐病和线虫病。  
   4、药材收获加工  
   栽培后生长3~4年,于秋分前后收获。将根全部挖出稍晾,去净泥土,切下根茎(白芍头)作种苗。然后按根的粗细分为大、中、小3种。用大锅加清水烧沸,放入分好的根并不断翻动。粗根煮10~15分钟,中、小根煮5~10分钟,以煮透为准。捞出后,立即放到凉水中浸泡。每煮3~5锅换1次水。然后,将凉水浸泡的白芍捞出,用玻璃片轻轻刮去外皮洗净,置席上晒2~3天,堆起闷1~2天,使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再晒,但不可持续曝晒。如此反复几次,直至干透为止,即可供药用。每1250克鲜根,可加工500克干货。以质坚,表面光滑,色白或略带淡红,断面色白,粉性足,无霉点者为佳。
烽火馋眠 2024-06-01
分根繁殖法:秋冬季收货时,从芽头的着生处全部割下,作药用,选形状粗大,不空心,无病虫害的芽头,用手分开,每丛留芽3-4个,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芍药芽留下2cm左右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9-11月份种植,按行株距60x40cm穴栽,穴深10cm左右,每穴放芽头1个,芽孢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cm盖实,浇一次透水后培土越冬,每亩栽3000株左右,如过密,生长3-4年后拥挤通风不好,过稀产量低。
分根繁殖法:秋冬季收货时,从芽头的着生处全部割下,作药用,选形状粗大,不空心,无病虫害的芽头,用手分开,每丛留芽3-4个,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芍药芽留下2cm左右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9-11月份种植,按行株距60x40cm穴栽,穴深10cm左右,每穴放芽头1个,芽孢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cm盖实,浇一次透水后培土越冬,每亩栽3000株左右,如过密,生长3-4年后拥挤通风不好,过稀产量低。
yingyingwp 2024-05-28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芍药忌连作,一般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前应精耕细作,深耕30~40,耕翻1次~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  2500~4000  作基肥,耙平作成宽1.3~2.3  的高畦或平地栽培,畦间排水沟20~30,畦长可视地形而定。
2.繁殖技术  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故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少。
(1)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  2  个  ~  4  个,芍药芽下留2  左右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月~10  月种植,按行株距50×30  穴栽,穴深  10  左右,每穴放芽头1个~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  左右,盖实。每亩栽  2500-3000  株左右。
(2)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年~3年后进行定植。
3.田间管理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  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  粪  尿500,第三次在10月~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除。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常发生在夏季,主要为害叶片,病株叶片早落,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
②发病前用1∶1∶100  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每7天~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2)锈病。为害叶片,5月上旬发生,7月~8  月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栽培;②消灭病株;
③发病初期喷  0.3  ~  0.4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  敌锈钠400倍液,每7天~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3)根腐病。夏季多雨积水时多发,为害根部。
防治方法:①选健壮芍芽作种;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1000倍液灌根。
(4)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等为害根部,5月~9月发生。防治方法:用90%的敌百虫1000倍~1500倍液浇灌根部杀虫。采收前7天  ~  10  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整个生长季节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采收芍药
宜第三至四年的8月份收获为宜,收获时选晴天,割去茎叶,把根刨出,将粗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将笔杆粗的根留在芍头上,供分株繁殖之用,然后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根尾,并按芍根自然生长情况切成9~12、两端粗细相近的芍条,按大小分档,置室内2天~3天,每天翻堆1次。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芍药忌连作,一般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前应精耕细作,深耕30~40,耕翻1次~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  2500~4000  作基肥,耙平作成宽1.3~2.3  的高畦或平地栽培,畦间排水沟20~30,畦长可视地形而定。
2.繁殖技术  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故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少。
(1)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  2  个  ~  4  个,芍药芽下留2  左右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月~10  月种植,按行株距50×30  穴栽,穴深  10  左右,每穴放芽头1个~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  左右,盖实。每亩栽  2500-3000  株左右。
(2)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年~3年后进行定植。
3.田间管理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  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  粪  尿500,第三次在10月~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除。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常发生在夏季,主要为害叶片,病株叶片早落,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
②发病前用1∶1∶100  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每7天~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2)锈病。为害叶片,5月上旬发生,7月~8  月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栽培;②消灭病株;
③发病初期喷  0.3  ~  0.4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  敌锈钠400倍液,每7天~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3)根腐病。夏季多雨积水时多发,为害根部。
防治方法:①选健壮芍芽作种;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1000倍液灌根。
(4)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等为害根部,5月~9月发生。防治方法:用90%的敌百虫1000倍~1500倍液浇灌根部杀虫。采收前7天  ~  10  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整个生长季节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采收芍药
宜第三至四年的8月份收获为宜,收获时选晴天,割去茎叶,把根刨出,将粗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将笔杆粗的根留在芍头上,供分株繁殖之用,然后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根尾,并按芍根自然生长情况切成9~12、两端粗细相近的芍条,按大小分档,置室内2天~3天,每天翻堆1次。
佐鉺三鉺洞 2024-05-2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966206550598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