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知道土三七种植技术有哪些

2024-06-13 18:38:30 (22分钟前 更新) 225 6101

最新回答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最佳温度为20℃,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
 
  通过栽培实践,了解到三七生长过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这种生态习性与三七本身的组织构造特征相一致。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七农,对三七生长发育期适宜的光照条件,大致为三成透光七成遮阴,在具体做法中又根据三七株龄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区别。根据一年中的气候状况及生育期特点,通过调整天棚上荫蔽物的疏密程度,调节园内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类三七苗的生长初期,此时年降水量偏少,太阳辐射光较强,且日照时数长  ,为维护这一阶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长,应适当加大荫蔽度,棚内的透光度约为25-30%。进入雨季后,由于云量增多,大气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比春季减少,总辐射也较低,而三七正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宜减少荫蔽,加大园内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体控制园内荫蔽度的多少,需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种植栽培
 
  1、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人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65%代森锌4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台),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万-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1.5——2千克的为二级;1.5千克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厘米×15——18厘米;三级的为15厘米×15厘米。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锌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3、田间管理
 
  (1)除草和培土: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栅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栅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台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每亩用2000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相关知识: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属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三七高达30-8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参中之王”。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最佳温度为20℃,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
 
  通过栽培实践,了解到三七生长过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这种生态习性与三七本身的组织构造特征相一致。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七农,对三七生长发育期适宜的光照条件,大致为三成透光七成遮阴,在具体做法中又根据三七株龄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区别。根据一年中的气候状况及生育期特点,通过调整天棚上荫蔽物的疏密程度,调节园内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类三七苗的生长初期,此时年降水量偏少,太阳辐射光较强,且日照时数长  ,为维护这一阶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长,应适当加大荫蔽度,棚内的透光度约为25-30%。进入雨季后,由于云量增多,大气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比春季减少,总辐射也较低,而三七正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宜减少荫蔽,加大园内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体控制园内荫蔽度的多少,需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种植栽培
 
  1、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人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65%代森锌4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台),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万-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1.5——2千克的为二级;1.5千克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厘米×15——18厘米;三级的为15厘米×15厘米。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锌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3、田间管理
 
  (1)除草和培土: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栅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栅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台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每亩用2000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相关知识: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属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三七高达30-8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参中之王”。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clover2011 2024-06-13
繁殖方法
   费菜可进行种子繁殖、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以分根繁殖为主。
   分根繁殖:早春挖出根部,按根芽多少,将其分切成若干株,每株带2个以上根芽。然后按行株距30x15厘米挖穴坐水栽植,覆土后踩实。
   扦插繁殖:夏季挑选生长粗壮嫩枝,截成10~15厘米长的茎段,插在插床上,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经15~20天便可生根成活。
   种子繁殖:于9月份将种子成熟的果穗割回,晾晒,脱粒,装入布袋,放阴凉处备用。春季4月中旬将种子播于事先准备好的育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浅播,播后浇水,盖草保墒。待出苗10%左右时揭去盖草,并进行松土除草。  
   盆栽管理
   容器选择:栽培费菜可用花盆、废弃盆类及木箱等。以长方形木箱为最好,木箱长、宽不限,高度以15厘米为宜,内可盛12~13厘米厚土层。不论哪种容器,必须底部有孔,浇水后多余水分可渗出盆(箱)外。木箱的大小,要以能搬动为准,以便冬季移入室内越冬。
   土壤与底肥:选择渗水性好的沙质土壤,每盆(箱)取20~100g腐熟的畜禽粪、豆饼等均匀拌入土壤中作底肥,然后装入容器中。
   栽植密度:株、行距为4×4厘米。
   放置:移植后第1周放在半阴处,缓苗后移到背风、向阳处。
   浇水:要适时、适量。做到“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见干”即指土壤含水量少时的状况,一般用敲盆听声方法;声音清脆,土壤含水量少,为“干”;声音沉浊,土壤含水量较多,为“湿”.也可用观察费菜(或盆中小草)叶片的颜色和表现来确定土壤干湿情况。不能浇半截子水,不然会出现“上湿下干”现象,也不能在土壤本来含水量很大的情况下又浇水,使土壤中含水呈饱和状态,造成空气缺乏。以上两种情况都容易使叶片发黄,导致费菜死亡。
   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即每次追肥量要少,追肥次数要勤。一般每月追1次肥,肥料最好用花卉专用有机颗粒肥,或者在容器内用水浸泡豆饼、废弃的动物内脏,经发酵后即可使用,使用时不能直接施原液,必须对20倍以上清水,否则易烧死费菜。也可追少量的复合肥。每次采收幼嫩茎叶后都要追施1次肥,以促进分枝,提高费菜产量。
   越冬:费菜有较强的生命力,在辽宁北部地区的冬季,可移到暖气楼房的南阳台上继续生长,或放在楼道或室外背风向阳处,先浇1次透水,再在上面覆盖稻草,下雪后盖一些雪,让其休眠越冬,第2年春季发出的新芽比周年生的费菜更加健壮。
   病虫防治
   费菜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属白粉菌科一种真菌。病菌以闭囊壳越冬,温暖地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均能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寄生表皮或气孔侵入。一般多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被害叶初生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遍及全叶,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即闭囊壳)。
   防治措施:注意通风透光,及时铲掉杂草,雨季排涝,秋季烧毁病株,可减少此病发生。如已发病,可用0.5波尔浓度石硫合剂防治或用粉锈宁亦可。
繁殖方法
   费菜可进行种子繁殖、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以分根繁殖为主。
   分根繁殖:早春挖出根部,按根芽多少,将其分切成若干株,每株带2个以上根芽。然后按行株距30x15厘米挖穴坐水栽植,覆土后踩实。
   扦插繁殖:夏季挑选生长粗壮嫩枝,截成10~15厘米长的茎段,插在插床上,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经15~20天便可生根成活。
   种子繁殖:于9月份将种子成熟的果穗割回,晾晒,脱粒,装入布袋,放阴凉处备用。春季4月中旬将种子播于事先准备好的育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浅播,播后浇水,盖草保墒。待出苗10%左右时揭去盖草,并进行松土除草。  
   盆栽管理
   容器选择:栽培费菜可用花盆、废弃盆类及木箱等。以长方形木箱为最好,木箱长、宽不限,高度以15厘米为宜,内可盛12~13厘米厚土层。不论哪种容器,必须底部有孔,浇水后多余水分可渗出盆(箱)外。木箱的大小,要以能搬动为准,以便冬季移入室内越冬。
   土壤与底肥:选择渗水性好的沙质土壤,每盆(箱)取20~100g腐熟的畜禽粪、豆饼等均匀拌入土壤中作底肥,然后装入容器中。
   栽植密度:株、行距为4×4厘米。
   放置:移植后第1周放在半阴处,缓苗后移到背风、向阳处。
   浇水:要适时、适量。做到“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见干”即指土壤含水量少时的状况,一般用敲盆听声方法;声音清脆,土壤含水量少,为“干”;声音沉浊,土壤含水量较多,为“湿”.也可用观察费菜(或盆中小草)叶片的颜色和表现来确定土壤干湿情况。不能浇半截子水,不然会出现“上湿下干”现象,也不能在土壤本来含水量很大的情况下又浇水,使土壤中含水呈饱和状态,造成空气缺乏。以上两种情况都容易使叶片发黄,导致费菜死亡。
   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即每次追肥量要少,追肥次数要勤。一般每月追1次肥,肥料最好用花卉专用有机颗粒肥,或者在容器内用水浸泡豆饼、废弃的动物内脏,经发酵后即可使用,使用时不能直接施原液,必须对20倍以上清水,否则易烧死费菜。也可追少量的复合肥。每次采收幼嫩茎叶后都要追施1次肥,以促进分枝,提高费菜产量。
   越冬:费菜有较强的生命力,在辽宁北部地区的冬季,可移到暖气楼房的南阳台上继续生长,或放在楼道或室外背风向阳处,先浇1次透水,再在上面覆盖稻草,下雪后盖一些雪,让其休眠越冬,第2年春季发出的新芽比周年生的费菜更加健壮。
   病虫防治
   费菜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属白粉菌科一种真菌。病菌以闭囊壳越冬,温暖地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均能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寄生表皮或气孔侵入。一般多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被害叶初生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遍及全叶,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即闭囊壳)。
   防治措施:注意通风透光,及时铲掉杂草,雨季排涝,秋季烧毁病株,可减少此病发生。如已发病,可用0.5波尔浓度石硫合剂防治或用粉锈宁亦可。
哆咯哆咯咯 2024-06-09
土三七
1、生物学特性:
喜湿润和荫蔽环境。以羽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
2、栽培技术:用根茎繁殖或托插繁殖。  除注意松土和除草外,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根部腐烂,影响植株生长。6月中旬每1hm2施人畜粪水300-450担。
土三七
1、生物学特性:
喜湿润和荫蔽环境。以羽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
2、栽培技术:用根茎繁殖或托插繁殖。  除注意松土和除草外,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根部腐烂,影响植株生长。6月中旬每1hm2施人畜粪水300-450担。
chaorenxiaoling 2024-05-2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88283920288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