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如何种植

2024-06-29 18:09:40 (17分钟前 更新) 292 2454

最新回答

紫云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发芽时需要吸收较多水分和大量的氧气。幼苗时期根系的生长比地上部快,越冬期间,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缓慢,开春后地上部生长加速,但根系的生长仍较平稳,到现蕾期后,地上部生长速度陡然加快,在约半个月的时间内干重可增加月1.3倍,因此到初花期地上部的干物质重量就大大超过根系。在盛花期,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之比约1∶4~6。紫云英的根瘤菌属紫云英根瘤菌族,它不是土壤常住微生物区系,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一般需要接种根瘤菌。根瘤菌的活性在返青期很弱,返青后急剧上升,初花期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
紫云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发芽时需要吸收较多水分和大量的氧气。幼苗时期根系的生长比地上部快,越冬期间,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缓慢,开春后地上部生长加速,但根系的生长仍较平稳,到现蕾期后,地上部生长速度陡然加快,在约半个月的时间内干重可增加月1.3倍,因此到初花期地上部的干物质重量就大大超过根系。在盛花期,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之比约1∶4~6。紫云英的根瘤菌属紫云英根瘤菌族,它不是土壤常住微生物区系,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一般需要接种根瘤菌。根瘤菌的活性在返青期很弱,返青后急剧上升,初花期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
刘小刘1234 2024-06-29
播种时,首先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及排灌条件好的田块。种子在播种前一般需要进行一些处理,包括擦种、盐水选种、浸种、根瘤菌和磷肥拌种等。播种期由于气候及茬口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适当早播可提高鲜草及种子产量,但不能过早,秋播应在日平均气温下降至25℃以下时为宜,春播以日平均气温上升至5℃以上为好。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5~5公斤,产草量多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高则无效果,北方以4~5公斤为宜,南方以2~3公斤为好。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地可撒播,旱地、地产田或播种量少时也可采用宽幅条播或密丛点播。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使水气协调,是保证紫云英全苗和丰产的重要环节。播种之前,稻底套播的,要先开好沟,并进行晒田。除围沟外,一般每隔10~15米左右开一条直沟,并于围沟相连。晒田以人立有脚印但不陷足为宜。翻耕播种的也应开沟作畦。翻耕播种或旱作田套播的,播种后要沟灌,让土壤吸足水分,以利发芽、扎根,没有灌水条件的,播后可把种子浅耙入土,并抢雨前或雨后播种。稻田套播的,需先灌入能保持两天的浅水层。播后2~3天,种子已萌动发芽,自此至幼苗扎根成苗期间,切忌田面积水,否则将导致浮根腐烂,但太干也会影响扎根。水稻收获前10天左右至开春前,要求土壤水分保持润而不湿,使水气协调,根系发育良好,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施用根瘤菌肥料是新扩种地区栽培紫云英成败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老区提高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接种方法以拌种的效果较好,拌种时用米糊、泥浆等作粘着剂,使菌剂粘附在种子表面,可提高菌肥的增产效果。为使紫云英获得增产,一般应配合进行适当的施肥措施。首先应当基施磷肥。施用磷肥时应注意磷肥品种的选择,以免伤害种子。磷肥用量以每亩施用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公斤为佳,特别缺磷的土壤则可增加至30公斤。钾肥能显著提高紫云英的鲜草产量,尤其是在南方稻底套播的地区。钾肥一般在割稻时或第一真叶出现时施用,用量一般为每亩5~10公斤硫酸钾。关于氮肥,在瘠薄土壤上幼苗期可少量施用氮肥,以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瘤形成,在春后紫云英迅速生长时的2月中旬到3月上旬每亩施用3~5公斤的尿素能显著提高紫云英的产量。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对紫云英的幼苗生长、根瘤发育和全苗都有很好的作用,在红壤性水稻土的效果更为显著。
播种时,首先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及排灌条件好的田块。种子在播种前一般需要进行一些处理,包括擦种、盐水选种、浸种、根瘤菌和磷肥拌种等。播种期由于气候及茬口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适当早播可提高鲜草及种子产量,但不能过早,秋播应在日平均气温下降至25℃以下时为宜,春播以日平均气温上升至5℃以上为好。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5~5公斤,产草量多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高则无效果,北方以4~5公斤为宜,南方以2~3公斤为好。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地可撒播,旱地、地产田或播种量少时也可采用宽幅条播或密丛点播。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使水气协调,是保证紫云英全苗和丰产的重要环节。播种之前,稻底套播的,要先开好沟,并进行晒田。除围沟外,一般每隔10~15米左右开一条直沟,并于围沟相连。晒田以人立有脚印但不陷足为宜。翻耕播种的也应开沟作畦。翻耕播种或旱作田套播的,播种后要沟灌,让土壤吸足水分,以利发芽、扎根,没有灌水条件的,播后可把种子浅耙入土,并抢雨前或雨后播种。稻田套播的,需先灌入能保持两天的浅水层。播后2~3天,种子已萌动发芽,自此至幼苗扎根成苗期间,切忌田面积水,否则将导致浮根腐烂,但太干也会影响扎根。水稻收获前10天左右至开春前,要求土壤水分保持润而不湿,使水气协调,根系发育良好,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施用根瘤菌肥料是新扩种地区栽培紫云英成败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老区提高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接种方法以拌种的效果较好,拌种时用米糊、泥浆等作粘着剂,使菌剂粘附在种子表面,可提高菌肥的增产效果。为使紫云英获得增产,一般应配合进行适当的施肥措施。首先应当基施磷肥。施用磷肥时应注意磷肥品种的选择,以免伤害种子。磷肥用量以每亩施用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公斤为佳,特别缺磷的土壤则可增加至30公斤。钾肥能显著提高紫云英的鲜草产量,尤其是在南方稻底套播的地区。钾肥一般在割稻时或第一真叶出现时施用,用量一般为每亩5~10公斤硫酸钾。关于氮肥,在瘠薄土壤上幼苗期可少量施用氮肥,以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瘤形成,在春后紫云英迅速生长时的2月中旬到3月上旬每亩施用3~5公斤的尿素能显著提高紫云英的产量。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对紫云英的幼苗生长、根瘤发育和全苗都有很好的作用,在红壤性水稻土的效果更为显著。
幼幼熙熙 2024-06-14
(1)生长特性:紫云英又称红花草,是越年生豆产植的,苗期喜簇生,分枝一般为5个以上,主根肥大,每荚有5~10粒种子,种皮坚硬。紫云英喜温暖湿润,低于5℃或高于30℃时发芽困难,它早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春天平均10~15℃时生长很快。它不耐旱不耐渍,所以要种在能排灌的田地上。它适宜的酸碱度为pH5.2~7.5,土壤pH值低于4.4的要施石灰。
  (2)栽培和施用:①合理密植,适当早插。收鲜苗的紫云英,每亩播种量以1.5公斤左右为适宜,太少苗不足,产量低,播种太多,苗过于拥挤,苗瘦弱易引起死苗;留种用的每亩播种量以1~1.2公斤为宜。播种期9~11月上旬均可,但以早播产量高,早播使其在越冬前有足够的分枝。稻底绿肥一般在水稻灌浆至勾头时播种较合适,以苗在稻底有25天左右为好,稻底时间太长,苗过于纤细,抗性差。
  ②选种和种子处理。各地气候不同,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以广西来说,以中熟种为好,次是迟熟种,早熟种产量低,易早花退化。播种前要晒种和风选,有菌核病的地方要用比生为1.05~1.09的盐水选种。由于红花草种皮硬,不易吸水发芽,所以播前要擦种,可用碾米机碾到种皮有花痕即可,如种子量少,可用细砂和种子混合搓擦。播前浸种24小时,捞起晾干即可拌菌拌磷。
  ③拌菌拌磷。这是新种区的必要措施,是广西引种成功的重要经验。一般是先用紫云英根瘤菌剂拌种,然后再拌磷肥,这样使根瘤菌易沾在种子上。磷肥用量一般是每亩钙镁肥8~10公斤,如用过磷酸钙,要先用少量草木灰中和磷肥中的游离酸才能拌种,否则影响发芽率。
  ④挖好排灌沟,管好水。紫云英对水分要求较严格,播种时要有发芽水,又怕水浸芽。所以播前一定要开好排灌沟,田边田中要有沟,做到沟沟相通。播种时田中有薄水层,如为粘土田,土壤湿润即可,土壤太干应灌跑马水。开春后生长迅速,如旱必须进行灌水。
  ⑤留禾茬。稻底紫云英,在收晚稻时苗还小,突然改变环境对它影响很大,因此割稻时应留25~30厘米长的茬,以便有一定的荫蔽和空间湿度,否则小苗易发红。
  ⑥加强护理,以小肥养大肥。在收水稻后如紫云英长势不太好,须追施一次粪水,越冬前施一次灰肥和土杂肥,开春后施一次粪水加磷钾肥,即可获得高产。
  作绿肥的紫云英可在盛花期收割,先就地砍碎,略为晒一两天稍干水即可翻犁入土。一般在早稻插秧前半个月左右翻压最为合适。留种的紫云英,当种荚大部分成熟后要及时收获。过迟采收种子过熟,往往会引起后代早花,即种性退化,而且豆荚易爆裂使种子脱落。收种时要选择晴天,宜在早上露水未干时收获,一般可整株砍割,卷成一堆,运回晒场晒干脱粒。
(1)生长特性:紫云英又称红花草,是越年生豆产植的,苗期喜簇生,分枝一般为5个以上,主根肥大,每荚有5~10粒种子,种皮坚硬。紫云英喜温暖湿润,低于5℃或高于30℃时发芽困难,它早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春天平均10~15℃时生长很快。它不耐旱不耐渍,所以要种在能排灌的田地上。它适宜的酸碱度为pH5.2~7.5,土壤pH值低于4.4的要施石灰。
  (2)栽培和施用:①合理密植,适当早插。收鲜苗的紫云英,每亩播种量以1.5公斤左右为适宜,太少苗不足,产量低,播种太多,苗过于拥挤,苗瘦弱易引起死苗;留种用的每亩播种量以1~1.2公斤为宜。播种期9~11月上旬均可,但以早播产量高,早播使其在越冬前有足够的分枝。稻底绿肥一般在水稻灌浆至勾头时播种较合适,以苗在稻底有25天左右为好,稻底时间太长,苗过于纤细,抗性差。
  ②选种和种子处理。各地气候不同,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以广西来说,以中熟种为好,次是迟熟种,早熟种产量低,易早花退化。播种前要晒种和风选,有菌核病的地方要用比生为1.05~1.09的盐水选种。由于红花草种皮硬,不易吸水发芽,所以播前要擦种,可用碾米机碾到种皮有花痕即可,如种子量少,可用细砂和种子混合搓擦。播前浸种24小时,捞起晾干即可拌菌拌磷。
  ③拌菌拌磷。这是新种区的必要措施,是广西引种成功的重要经验。一般是先用紫云英根瘤菌剂拌种,然后再拌磷肥,这样使根瘤菌易沾在种子上。磷肥用量一般是每亩钙镁肥8~10公斤,如用过磷酸钙,要先用少量草木灰中和磷肥中的游离酸才能拌种,否则影响发芽率。
  ④挖好排灌沟,管好水。紫云英对水分要求较严格,播种时要有发芽水,又怕水浸芽。所以播前一定要开好排灌沟,田边田中要有沟,做到沟沟相通。播种时田中有薄水层,如为粘土田,土壤湿润即可,土壤太干应灌跑马水。开春后生长迅速,如旱必须进行灌水。
  ⑤留禾茬。稻底紫云英,在收晚稻时苗还小,突然改变环境对它影响很大,因此割稻时应留25~30厘米长的茬,以便有一定的荫蔽和空间湿度,否则小苗易发红。
  ⑥加强护理,以小肥养大肥。在收水稻后如紫云英长势不太好,须追施一次粪水,越冬前施一次灰肥和土杂肥,开春后施一次粪水加磷钾肥,即可获得高产。
  作绿肥的紫云英可在盛花期收割,先就地砍碎,略为晒一两天稍干水即可翻犁入土。一般在早稻插秧前半个月左右翻压最为合适。留种的紫云英,当种荚大部分成熟后要及时收获。过迟采收种子过熟,往往会引起后代早花,即种性退化,而且豆荚易爆裂使种子脱落。收种时要选择晴天,宜在早上露水未干时收获,一般可整株砍割,卷成一堆,运回晒场晒干脱粒。
Sunnygirl88 2024-05-30
你们种的时候要进行一些处理,包括晒种、擦(碾)种、浸种处理。晒种,可促进种子内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晒半天即可;擦(碾)种,可擦(碾)去种子表面的蜡质层,使种子易于吸水,可用粗砂混种子,用手抓握使种子和砂互相磨擦,或用碾米机轻碾至种子表皮光滑为止;浸种,可加速种皮软化,促进种子萌发,使出苗快而齐,浸水12-24小时可捞起晾干后进行催芽。注意干旱田不要浸种,以防播种后缺水芽干枯。
你们种的时候要进行一些处理,包括晒种、擦(碾)种、浸种处理。晒种,可促进种子内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晒半天即可;擦(碾)种,可擦(碾)去种子表面的蜡质层,使种子易于吸水,可用粗砂混种子,用手抓握使种子和砂互相磨擦,或用碾米机轻碾至种子表皮光滑为止;浸种,可加速种皮软化,促进种子萌发,使出苗快而齐,浸水12-24小时可捞起晾干后进行催芽。注意干旱田不要浸种,以防播种后缺水芽干枯。
小七的妈妈 2024-05-20
种植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南方紫云英的播种时间在秋分至寒露之间的9月中、下旬10月初为好,每亩播种量3-4kg。双季晚稻在水稻勾头后进行套播,种子没浸种的播后田间应保持薄水层3-4天。播种时,每隔3米要用竹竿将水稻分开做一走道,分厢撒播。“握子少、撒子快、跨步匀、单向撒”,紫云英种子小而光滑,要少抓匀撒才能达到出苗整齐均匀,促进高产。
2、开沟沥水。紫云英防旱排涝很重要。要开好三沟(边沟、厢沟、腰沟),沟沟相通,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达到出水快,雨过田干,做到田间无积水,防止受渍。当种子露芽时,要彻底清沟排水,以免收割晚稻时田面太软踏坏幼苗。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每次灌溉要求灌透土层而无积水,俗称“跑马水”。
3、提早施肥。在晚稻收割后5-10天结合清沟,可每亩用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kg,氯化钾5kg,撒施田面。开春后,紫云英进入旺长期,每用尿素1.5-2kg,促进高产。
4、防治病虫。春季紫云英在生长期间主要是两病(白粉病、菌核病)两虫(蓟马、潜叶蝇)。病害可用多菌灵0.3kg兑水75kg喷雾,虫害可用灭蝇胺、毒死蜱或阿维菌素等防治。
种植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南方紫云英的播种时间在秋分至寒露之间的9月中、下旬10月初为好,每亩播种量3-4kg。双季晚稻在水稻勾头后进行套播,种子没浸种的播后田间应保持薄水层3-4天。播种时,每隔3米要用竹竿将水稻分开做一走道,分厢撒播。“握子少、撒子快、跨步匀、单向撒”,紫云英种子小而光滑,要少抓匀撒才能达到出苗整齐均匀,促进高产。
2、开沟沥水。紫云英防旱排涝很重要。要开好三沟(边沟、厢沟、腰沟),沟沟相通,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达到出水快,雨过田干,做到田间无积水,防止受渍。当种子露芽时,要彻底清沟排水,以免收割晚稻时田面太软踏坏幼苗。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每次灌溉要求灌透土层而无积水,俗称“跑马水”。
3、提早施肥。在晚稻收割后5-10天结合清沟,可每亩用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kg,氯化钾5kg,撒施田面。开春后,紫云英进入旺长期,每用尿素1.5-2kg,促进高产。
4、防治病虫。春季紫云英在生长期间主要是两病(白粉病、菌核病)两虫(蓟马、潜叶蝇)。病害可用多菌灵0.3kg兑水75kg喷雾,虫害可用灭蝇胺、毒死蜱或阿维菌素等防治。
疯*草莓 2024-05-06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65171051025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