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古代取暖有哪些方式

2024-06-10 06:48:07 (24分钟前 更新) 324 4407

最新回答

1.古人取暖的主要方法是烤炭火,贫寒人家只能用土炕烧炭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则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富裕人家冬天取暖虽然用的是木炭,但所用的器具炭盆不仅精致、考究得多
2,火坑,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坑内通道进行加温。
3.  足炉和手炉,手炉和足炉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捂手和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
1.古人取暖的主要方法是烤炭火,贫寒人家只能用土炕烧炭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则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富裕人家冬天取暖虽然用的是木炭,但所用的器具炭盆不仅精致、考究得多
2,火坑,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坑内通道进行加温。
3.  足炉和手炉,手炉和足炉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捂手和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
谁是小小 2024-06-10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卖炭翁》,从中可以窥见古人“烧木炭”的取暖方法。两鬓苍苍、满面灰尘、衣衫单薄的卖炭翁费尽心力终于烧出了一车木炭,却舍不得自己用,本想在冰天雪地之时能卖个好价钱,谁知却被宫里来的黄衣使者用“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低价给强买了。    此外,熏炉、手炉、足炉等也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取暖器具。  熏炉,是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供室内取暖用。到了唐代,冬天早朝时,皇宫内大殿里也设有熏炉。熏炉又称“暖炉”、“红炉”,一般富裕人家也有此物。熏炉外罩笼,名叫“熏笼”,为宫中的珍物。    手炉,是暖手用的小炉,呈椭圆形,里面放火炭或者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精巧玲珑。古代宽袍大袖,可将手炉放在袖里暖手。    足炉又叫“脚婆”、“暖足瓶”,俗称“汤婆子”,比手炉大些。它是用铜或锡制成的扁瓶,里面灌上热水,可放在被子内暖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有诗曰:“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诗中的“脚婆”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古代取暖器在文人墨客笔下充满诗情画意,亦可看出取暖器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卖炭翁》,从中可以窥见古人“烧木炭”的取暖方法。两鬓苍苍、满面灰尘、衣衫单薄的卖炭翁费尽心力终于烧出了一车木炭,却舍不得自己用,本想在冰天雪地之时能卖个好价钱,谁知却被宫里来的黄衣使者用“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低价给强买了。    此外,熏炉、手炉、足炉等也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取暖器具。  熏炉,是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供室内取暖用。到了唐代,冬天早朝时,皇宫内大殿里也设有熏炉。熏炉又称“暖炉”、“红炉”,一般富裕人家也有此物。熏炉外罩笼,名叫“熏笼”,为宫中的珍物。    手炉,是暖手用的小炉,呈椭圆形,里面放火炭或者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精巧玲珑。古代宽袍大袖,可将手炉放在袖里暖手。    足炉又叫“脚婆”、“暖足瓶”,俗称“汤婆子”,比手炉大些。它是用铜或锡制成的扁瓶,里面灌上热水,可放在被子内暖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有诗曰:“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诗中的“脚婆”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古代取暖器在文人墨客笔下充满诗情画意,亦可看出取暖器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dragontattoo 2024-06-08
从衣着、建筑、火坑、火塘、地炕、壁炉、火墙方面介绍。
         衣着:中国古时所谓的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自秦汉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间,丝麻维系着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人的衣着、被褥等生活必需。至元明时,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古代皮衣——裘,王室贵族一般用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而庶人则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建筑:火墙构造图    建筑一般都是座北朝南,有利于依靠日照取暖。而且,无论正房、偏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以利保暖。  
         火塘: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掘来看,其原始房屋中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  
         火炕:南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依靠尽量厚的棉被来抵御寒冷的,而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
         地炕:条件好一些的百姓和贵族,有更高级的采暖设备——地炕,其构造是在房屋的一侧或两侧的廊下、或檐下挖一数尺深的烧火坑,坑内砌灶,灶的烟道在室内地面下往复盘旋,这样,灼热的烟气把大型方砖铺砌的地面烘热,供室内采暖。它既无烟气污染,又可免去煤气中毒之虞,而热气流自地面上升,使室内供热十分均匀,在没有现代化的暖气和空调设备时,地炕是很高级的采暖设备了。  
         壁炉:据《秦宫廷文化》介绍,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似为供取暖用的设备。炉口前有灰坑,炉的左侧有一个存放木炭的炭槽,由此可知该壁炉使用的燃料是木炭。木炭没有较大的火焰,燃烧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使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稳定。反映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建筑采暖技术。  
         火墙:秦长乐宫遗址也曾发现火墙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
从衣着、建筑、火坑、火塘、地炕、壁炉、火墙方面介绍。
         衣着:中国古时所谓的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自秦汉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间,丝麻维系着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人的衣着、被褥等生活必需。至元明时,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古代皮衣——裘,王室贵族一般用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而庶人则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建筑:火墙构造图    建筑一般都是座北朝南,有利于依靠日照取暖。而且,无论正房、偏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以利保暖。  
         火塘: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掘来看,其原始房屋中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  
         火炕:南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依靠尽量厚的棉被来抵御寒冷的,而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
         地炕:条件好一些的百姓和贵族,有更高级的采暖设备——地炕,其构造是在房屋的一侧或两侧的廊下、或檐下挖一数尺深的烧火坑,坑内砌灶,灶的烟道在室内地面下往复盘旋,这样,灼热的烟气把大型方砖铺砌的地面烘热,供室内采暖。它既无烟气污染,又可免去煤气中毒之虞,而热气流自地面上升,使室内供热十分均匀,在没有现代化的暖气和空调设备时,地炕是很高级的采暖设备了。  
         壁炉:据《秦宫廷文化》介绍,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似为供取暖用的设备。炉口前有灰坑,炉的左侧有一个存放木炭的炭槽,由此可知该壁炉使用的燃料是木炭。木炭没有较大的火焰,燃烧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使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稳定。反映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建筑采暖技术。  
         火墙:秦长乐宫遗址也曾发现火墙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
蔷薇紫馨524 2024-05-30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68380975723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