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楼梯踏步安装方法是什么

2024-06-14 03:07:45 (19分钟前 更新) 426 1935

最新回答

准备工作→弹线→试拼→编号→刷水泥浆结合层→铺砂浆→→铺大理石块→灌缝、擦缝→打蜡  。
准备工作→弹线→试拼→编号→刷水泥浆结合层→铺砂浆→→铺大理石块→灌缝、擦缝→打蜡  。
绝妙蓝调 2024-06-14
石材楼梯踏步安装方法:    ①将楼梯的高度重新核对,看与图纸高度是否吻合,    ②确定楼梯上挂和底座位置,L形的还必须确定转弯处地支撑或墙支撑的详细位置,    ③确定好后固定上挂和底座楼梯踏步板的安装    ①将踏步板取出,确定楼梯踏步板的安装位置,从上往下逐步安装,有踏步小支撑的还要调节小支撑的高度,然后打眼将小支撑与踏步板连接而不固定    ②先固定好踏步板后再固定小支撑,    ③每一步都按照上面方式操作楼梯围栏的安装    ①先确定所需安装立柱的位置,打眼安装立柱    ②固定立柱底座,上面配件拧松,装拉丝    ③将拉丝和扶手安装好后调整到最合适位置后,固定所有围栏立柱上面
石材楼梯踏步安装方法:    ①将楼梯的高度重新核对,看与图纸高度是否吻合,    ②确定楼梯上挂和底座位置,L形的还必须确定转弯处地支撑或墙支撑的详细位置,    ③确定好后固定上挂和底座楼梯踏步板的安装    ①将踏步板取出,确定楼梯踏步板的安装位置,从上往下逐步安装,有踏步小支撑的还要调节小支撑的高度,然后打眼将小支撑与踏步板连接而不固定    ②先固定好踏步板后再固定小支撑,    ③每一步都按照上面方式操作楼梯围栏的安装    ①先确定所需安装立柱的位置,打眼安装立柱    ②固定立柱底座,上面配件拧松,装拉丝    ③将拉丝和扶手安装好后调整到最合适位置后,固定所有围栏立柱上面
CATLION123 2024-06-02
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梯段净宽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七、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0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  
八、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九、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第4.2.2条  台阶  
一、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  
二、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1m时,宜有护栏设施。本标准规定了住宅楼梯金属栏杆  、金属、塑料  或木制扶手  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  等。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楼梯金属栏杆、金属、塑料或木制扶手。  2  引用标准  GBJ96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JGJ37  建筑设计通则(试行)  GB1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JGJ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GBJ30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BGJ1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  术语  3.1  楼梯由一个或若干连续的梯段和平台的组合  ,  用以连接不同标高的建筑平面。  3.2  踏步  (Step)  踏步面和踏步踢板  (  或不带踢板  )  组成的梯级  .  3.3  扶手  (Handrail)  附在墙上或栏杆上的长条配件  .  3.4  栏杆  (Balustrade)  布置在楼梯和平台边缘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栏隔设施  .  3.5  楼梯井  (Stair  Well)  四周为梯段和平台内侧面围绕的空间。  4  产品分类  4.1  按材料分金属、硬质木材和组合材料的栏杆、扶手。  5  技术要求  5.1.1  室内共用楼梯扶手高度  ,  自踏步中心线量起至扶手上皮不宜低于  900  ?  .  水平扶手超过  500  ?长时  ,  其高度不宜低于  1000  ?  .  5.1.2  室外共用楼梯栏杆高度不宜低于  1050  ?  ,  中高层住宅不应低于  1100  ?  .  5.1.3  楼梯井宽度大于  200  ?时  ,  不宜选用儿童易于攀登的花格  .  栏杆垂直杆件之间净空不应大于  110  ?  .  5.1.4  栏杆、扶手上下或平面转接时,宜保持衔接。  5.2  材料  5.2.1  原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5.2.2  制作栏杆、扶手的原材料,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进场时应按批号分批验收。没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物理、化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5.3  结构性能  5.3.1  栏杆、扶手与梯段安装完毕后,其结构承载能力应能随受  GBJ9  规定的水平荷载  0.5Kn/m,  最大允许挠度值不应超过  h/100(h  为扶手高度  ).
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梯段净宽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七、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0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  
八、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九、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第4.2.2条  台阶  
一、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  
二、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1m时,宜有护栏设施。本标准规定了住宅楼梯金属栏杆  、金属、塑料  或木制扶手  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  等。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楼梯金属栏杆、金属、塑料或木制扶手。  2  引用标准  GBJ96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JGJ37  建筑设计通则(试行)  GB1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JGJ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GBJ30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BGJ1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  术语  3.1  楼梯由一个或若干连续的梯段和平台的组合  ,  用以连接不同标高的建筑平面。  3.2  踏步  (Step)  踏步面和踏步踢板  (  或不带踢板  )  组成的梯级  .  3.3  扶手  (Handrail)  附在墙上或栏杆上的长条配件  .  3.4  栏杆  (Balustrade)  布置在楼梯和平台边缘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栏隔设施  .  3.5  楼梯井  (Stair  Well)  四周为梯段和平台内侧面围绕的空间。  4  产品分类  4.1  按材料分金属、硬质木材和组合材料的栏杆、扶手。  5  技术要求  5.1.1  室内共用楼梯扶手高度  ,  自踏步中心线量起至扶手上皮不宜低于  900  ?  .  水平扶手超过  500  ?长时  ,  其高度不宜低于  1000  ?  .  5.1.2  室外共用楼梯栏杆高度不宜低于  1050  ?  ,  中高层住宅不应低于  1100  ?  .  5.1.3  楼梯井宽度大于  200  ?时  ,  不宜选用儿童易于攀登的花格  .  栏杆垂直杆件之间净空不应大于  110  ?  .  5.1.4  栏杆、扶手上下或平面转接时,宜保持衔接。  5.2  材料  5.2.1  原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5.2.2  制作栏杆、扶手的原材料,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进场时应按批号分批验收。没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物理、化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5.3  结构性能  5.3.1  栏杆、扶手与梯段安装完毕后,其结构承载能力应能随受  GBJ9  规定的水平荷载  0.5Kn/m,  最大允许挠度值不应超过  h/100(h  为扶手高度  ).
娜是阵疯 2024-05-18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411904335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