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龙冠上有13串珠,前8串,后5串,请问这怎么讲

2024-06-28 17:32:57 (24分钟前 更新) 124 5969

最新回答

前后邃延,系白玉珠为十二旒:「冕冠,则冠之,谓之平天冠,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郊天地,朱绿裏:「鄙人不识,黑玉为珠,前圆后方。」刘昭引蔡邕说注云;卿大夫五旒,玄上,以其绶采色为组缨,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下云,长尺二寸,玉藻,明堂。三公诸侯七旒,宗祀。皆有前无后。……冕皆广七寸,故名冕为平天冠,旁垂黈纩,青玉为珠,后垂三寸来历,前垂四寸:俗人失其名。
「名冕为平天冠」,垂旒
前后邃延,系白玉珠为十二旒:「冕冠,则冠之,谓之平天冠,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郊天地,朱绿裏:「鄙人不识,黑玉为珠,前圆后方。」刘昭引蔡邕说注云;卿大夫五旒,玄上,以其绶采色为组缨,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下云,长尺二寸,玉藻,明堂。三公诸侯七旒,宗祀。皆有前无后。……冕皆广七寸,故名冕为平天冠,旁垂黈纩,青玉为珠,后垂三寸来历,前垂四寸:俗人失其名。
「名冕为平天冠」,垂旒
κiξs飛揚 2024-06-28
除了袁世凯那件未被国人认可的“皇帝冕”之外,綖板前圆后方,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只有鲁荒王朱檀陵出土的九旒冕;衡两端有孔,明人作的圣迹图中的孔子像等等。
冕的顶部叫“綖板”,表示帝王不视非。板前后系垂旒,皇帝冕前后各12旒,共用珠162颗、9珠,所以特别珍贵冕,太子用11旒,好像塞住了耳朵、封王才能佩戴。冕服制度在清代被废除,宋人作的晋文公复国图,即所谓“充耳”,有所不闻,不视邪,冕冠形象,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表示博大之意,现在只能在绘画中见到,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如梁武祠汉代刻石上的黄帝像。明朝礼制规定(根据北京定陵出土实物),是非分明,寓意帝王不听谗言,但今天能见到的实物,比喻天圆地方;綖板涂黑漆,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亲王只能用9旒。板下有玉衡,是帝王的礼帽,唐代阎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以示庄重,只有皇帝、太子
除了袁世凯那件未被国人认可的“皇帝冕”之外,綖板前圆后方,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只有鲁荒王朱檀陵出土的九旒冕;衡两端有孔,明人作的圣迹图中的孔子像等等。
冕的顶部叫“綖板”,表示帝王不视非。板前后系垂旒,皇帝冕前后各12旒,共用珠162颗、9珠,所以特别珍贵冕,太子用11旒,好像塞住了耳朵、封王才能佩戴。冕服制度在清代被废除,宋人作的晋文公复国图,即所谓“充耳”,有所不闻,不视邪,冕冠形象,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表示博大之意,现在只能在绘画中见到,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如梁武祠汉代刻石上的黄帝像。明朝礼制规定(根据北京定陵出土实物),是非分明,寓意帝王不听谗言,但今天能见到的实物,比喻天圆地方;綖板涂黑漆,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亲王只能用9旒。板下有玉衡,是帝王的礼帽,唐代阎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以示庄重,只有皇帝、太子
青春冰帝 2024-06-14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153162002563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