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4-06-20 10:45:47 (33分钟前 更新) 262 2902

最新回答

绿色建筑评标标准,目前针对两个阶段进行评审,并相应阶段奖牌。  第一个阶段是针对施工图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获得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说明的你的建筑在设计上是符合绿色建筑评审要求的;  第二个阶段是针对竣工后一年,依托累积的数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获得绿色建筑运营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标标准,目前针对两个阶段进行评审,并相应阶段奖牌。  第一个阶段是针对施工图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获得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说明的你的建筑在设计上是符合绿色建筑评审要求的;  第二个阶段是针对竣工后一年,依托累积的数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获得绿色建筑运营评价标识。
TTTTTTTT醬 2024-06-20
热心网友
LEED评估体系提供了一系列的量化测评数据,包括可持续选址、节水、能源和大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设计革新六大部分,以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铂金(80分以上)、金(60^-79分)、银(50--59分)和认证(40-49分)级别,以体现建筑的绿色水平。
我国有20多个项目在80分以上,获得铂金奖。如如北京环球金融中心、深圳万科总部;金奖的建筑如北京国贸三期、北京奥运村、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等。最近的一个是“扬州南河下老城区低碳住宅”项目,关于老城区改造的一个项目,扬州政府、建设局牵头,做的很成功,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起源文化",网站有关于项目的详细说明。
热心网友
LEED评估体系提供了一系列的量化测评数据,包括可持续选址、节水、能源和大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设计革新六大部分,以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铂金(80分以上)、金(60^-79分)、银(50--59分)和认证(40-49分)级别,以体现建筑的绿色水平。
我国有20多个项目在80分以上,获得铂金奖。如如北京环球金融中心、深圳万科总部;金奖的建筑如北京国贸三期、北京奥运村、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等。最近的一个是“扬州南河下老城区低碳住宅”项目,关于老城区改造的一个项目,扬州政府、建设局牵头,做的很成功,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起源文化",网站有关于项目的详细说明。
葳蕤9999 2024-06-07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4.调整评价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评分,并以总得分率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相应地,将旧版标准中的一般项改为评分项,取消优选项。
  5.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6.明确单体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4.调整评价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评分,并以总得分率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相应地,将旧版标准中的一般项改为评分项,取消优选项。
  5.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6.明确单体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阳澄湖边 2024-06-05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南南南南者 2024-05-31
从上面新老标准差异可以看出,新标准在结构形式、评价方
 法和适用范围由重大变动,但在绿色建筑评价等级上保持不变,
 依旧是原有三个等级。
 新标准在评价中技术要求更具灵活性和适用性。首先表现在
 新标准的适用范围上;其次新标准条文定义更具灵活性,主要体
 现在老标准中很多控制项内容划分到新标准中的得分项内,绿色
 建筑设计师对绿色建筑技术选择空间增大,充分体现绿色建筑新
 标准的人性化,合理化。
 新标准对绿色建筑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
 已经占据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因此对新老标准的主要技术
 的分析具有必要性的。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节约利用土地。对居住建筑主要考虑人均居住用地,老标
 准本项技术为控制项,必须达标;但新标准将本项条文调整到评
 分项,体现新标准的人性化和灵活性;对公共建筑来讲,新标准
 主要根据其容积率进行参评,老标准中无此要求。
 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居住建筑新标准对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划分等级更细、得分明确,而老标准只要满足要求的底限
 就行;对公共建筑来讲,要求相对提高,老标准中未对绿化面积
 有量的考虑,而新标准不但对绿色面积的量有所要求,而且绿地
 率至少达到30%,达到40%才能获得满分。
 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老标准对居住和公建的地下空间
 利用的量都没有要求,但新标准中居住建筑要求地下建筑面积与
 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5%才能得分,超过35%得满分;而公共
 建筑要求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达到0.5才能得分。
 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光污染。新标准中提出玻璃幕墙可见
 反射比不大于0.2,且增加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规定。
 5)增加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6)合理设置停车场所。新标准对自行车停车设施做具体要
 求,且需对其设置遮阳防御措施;对机动车停车设施需要设置合
 理、节约用地、错时开发提高使用效率。
 7)新标准中增加场地内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和合理规
 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并要求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
 规划设计。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新标准对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面积比例做了详细定
 义,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之比达到5%或外窗达到30%才可得分,
 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之比达到10%或外窗达到35%才能得该项满
 分;同时有外窗和玻璃幕墙建筑取其得分的平均值。
 2)新标准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空调系统能耗需要优于国家
 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才能得分,而老标准中住宅建筑规
 定是空调能耗或公共建筑规定的是建筑设计总能耗不低于建筑节
 能规定值的80%。
 3)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
 限定值的要求。新标准中引用的标准为最新标准要求,第二、对
 机组能效比的提高和降低都给予定量要求,不再是笼统的提高和
 降低。
 4)新标准中对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冷(热)比
 比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值低20%,老标准中没有量的定义。
 5)新标准中着重对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部分空间、部分
 负荷情况下的负荷分析。主要考究系统设置时区分房间的朝向、
 对系统分区控制;合理选用冷、热源机组数量和容量;水系统、
 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
 6)住宅建筑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措施在新标准中只评价其公
 共区域;照明密度值需满足现行标准目标值规定,但使用范围
 对于老标准有所改善,分为满足主要功能房间和全部满足两种
 形式得分。
 7)新标准新增对电梯群控和自动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技
 术措施。
 8)新标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划分的更详细、要求也更高。
 其中三种可再生能源系统可混合使用,得分叠加但总得分不得超
 过该项总分。
 原文内容在此有所删减,详细内容请阅《建设科技》杂志2014年第16期!
 2.6  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
 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在新标准设计标识评价中都不参评,且
 施工管理为新标准中新增大项。
 1)  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在控制项上,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建立该项目
 的绿色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到各级负责
 人;其次由项目部制定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施工人员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和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中重点内容的专项交底。
 施工管理在评分项中主要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过程管理
 这三个方面考虑。A、环境保护主要从场地采取降尘、降噪措施
 和废弃物资源化管理;B、资源节约主要针对场地内实施节能和
 用能方案、节水和用水方案、现场采取降低预拌混凝土、钢筋的
 损耗、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C、过程管理主要是在项目实施过
 程中对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进行会审、记录,对现场使用设备、材
 料做检测和记录,工程竣工前进行机电系统调试和联合运转。
 2)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主要针对建模建成后投入运营,由运营单位针对
 项目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制度、垃圾管理制
 度;运行中废气、污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节能、节水设备运行
 正常;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并记录完整。
 运营管理在评分项中主要从运营管理单位的自身能力和外部
 环境两部分考虑。首先管理单位的自身能力包括其管理能力、管
 理制度的合理性、技术管理办法完整性;其次是管理单位对内部
 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评定。
 2.7  提高与创新
 提高与创新项是独立在评分项之外,单独设置的一个加分
 项,加分项的附加得分为各加分项得分之和,当附加得分大于10
 分时,应取10分。
 加分项从性能提高和创新两个大项进行评判。性能提高主要
 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供暖空调全年负荷降低、设备能效指
 标、冷热电技术应用、节水器具更高效率的应用、功能房间采用
 空气处理措施等技术;创新项主要是在鼓励设计创新优化设计方
 案、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碳排放计算分析等其他创
 新技术的应用。
 
3、新老标准中间衔接问题
 1)新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未明确2015前
 已经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2015年后再申请运营标识,
 是坚持老标准还是按照新标准来执行。2)新标准的实施对2015
 年之前未完成设计标识评审的项目,以何种方式作为新老标准参
 评的分界线。3)绿色建筑国家新标准的启用,地方实施一二星项
 目将面临新老标准之间的抉择问题。
 
4、结论
 1)新版GB/T50378-2014标准相对于老的2006标准而言,保
 留老标准的控制项,但也对其控制项内容做了优化,充分体现新
 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2)新标准中
 将老标准中多条控制项内容划分到评分项,新标准条文调整更加
 结合实际,指标更加人性化,标准更加完善。3)新标准对老标准
 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明确解析,并给予技术使用量的要
 求,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4)新标准中涉及到行业
 和国家标准都将引用最新颁布标准,意味着绿色建筑评价难度将
 增加。
从上面新老标准差异可以看出,新标准在结构形式、评价方
 法和适用范围由重大变动,但在绿色建筑评价等级上保持不变,
 依旧是原有三个等级。
 新标准在评价中技术要求更具灵活性和适用性。首先表现在
 新标准的适用范围上;其次新标准条文定义更具灵活性,主要体
 现在老标准中很多控制项内容划分到新标准中的得分项内,绿色
 建筑设计师对绿色建筑技术选择空间增大,充分体现绿色建筑新
 标准的人性化,合理化。
 新标准对绿色建筑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
 已经占据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因此对新老标准的主要技术
 的分析具有必要性的。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节约利用土地。对居住建筑主要考虑人均居住用地,老标
 准本项技术为控制项,必须达标;但新标准将本项条文调整到评
 分项,体现新标准的人性化和灵活性;对公共建筑来讲,新标准
 主要根据其容积率进行参评,老标准中无此要求。
 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居住建筑新标准对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划分等级更细、得分明确,而老标准只要满足要求的底限
 就行;对公共建筑来讲,要求相对提高,老标准中未对绿化面积
 有量的考虑,而新标准不但对绿色面积的量有所要求,而且绿地
 率至少达到30%,达到40%才能获得满分。
 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老标准对居住和公建的地下空间
 利用的量都没有要求,但新标准中居住建筑要求地下建筑面积与
 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5%才能得分,超过35%得满分;而公共
 建筑要求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达到0.5才能得分。
 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光污染。新标准中提出玻璃幕墙可见
 反射比不大于0.2,且增加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规定。
 5)增加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6)合理设置停车场所。新标准对自行车停车设施做具体要
 求,且需对其设置遮阳防御措施;对机动车停车设施需要设置合
 理、节约用地、错时开发提高使用效率。
 7)新标准中增加场地内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和合理规
 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并要求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
 规划设计。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新标准对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面积比例做了详细定
 义,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之比达到5%或外窗达到30%才可得分,
 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之比达到10%或外窗达到35%才能得该项满
 分;同时有外窗和玻璃幕墙建筑取其得分的平均值。
 2)新标准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空调系统能耗需要优于国家
 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才能得分,而老标准中住宅建筑规
 定是空调能耗或公共建筑规定的是建筑设计总能耗不低于建筑节
 能规定值的80%。
 3)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
 限定值的要求。新标准中引用的标准为最新标准要求,第二、对
 机组能效比的提高和降低都给予定量要求,不再是笼统的提高和
 降低。
 4)新标准中对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冷(热)比
 比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值低20%,老标准中没有量的定义。
 5)新标准中着重对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部分空间、部分
 负荷情况下的负荷分析。主要考究系统设置时区分房间的朝向、
 对系统分区控制;合理选用冷、热源机组数量和容量;水系统、
 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
 6)住宅建筑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措施在新标准中只评价其公
 共区域;照明密度值需满足现行标准目标值规定,但使用范围
 对于老标准有所改善,分为满足主要功能房间和全部满足两种
 形式得分。
 7)新标准新增对电梯群控和自动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技
 术措施。
 8)新标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划分的更详细、要求也更高。
 其中三种可再生能源系统可混合使用,得分叠加但总得分不得超
 过该项总分。
 原文内容在此有所删减,详细内容请阅《建设科技》杂志2014年第16期!
 2.6  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
 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在新标准设计标识评价中都不参评,且
 施工管理为新标准中新增大项。
 1)  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在控制项上,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建立该项目
 的绿色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到各级负责
 人;其次由项目部制定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施工人员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和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中重点内容的专项交底。
 施工管理在评分项中主要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过程管理
 这三个方面考虑。A、环境保护主要从场地采取降尘、降噪措施
 和废弃物资源化管理;B、资源节约主要针对场地内实施节能和
 用能方案、节水和用水方案、现场采取降低预拌混凝土、钢筋的
 损耗、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C、过程管理主要是在项目实施过
 程中对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进行会审、记录,对现场使用设备、材
 料做检测和记录,工程竣工前进行机电系统调试和联合运转。
 2)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主要针对建模建成后投入运营,由运营单位针对
 项目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制度、垃圾管理制
 度;运行中废气、污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节能、节水设备运行
 正常;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并记录完整。
 运营管理在评分项中主要从运营管理单位的自身能力和外部
 环境两部分考虑。首先管理单位的自身能力包括其管理能力、管
 理制度的合理性、技术管理办法完整性;其次是管理单位对内部
 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评定。
 2.7  提高与创新
 提高与创新项是独立在评分项之外,单独设置的一个加分
 项,加分项的附加得分为各加分项得分之和,当附加得分大于10
 分时,应取10分。
 加分项从性能提高和创新两个大项进行评判。性能提高主要
 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供暖空调全年负荷降低、设备能效指
 标、冷热电技术应用、节水器具更高效率的应用、功能房间采用
 空气处理措施等技术;创新项主要是在鼓励设计创新优化设计方
 案、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碳排放计算分析等其他创
 新技术的应用。
 
3、新老标准中间衔接问题
 1)新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未明确2015前
 已经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2015年后再申请运营标识,
 是坚持老标准还是按照新标准来执行。2)新标准的实施对2015
 年之前未完成设计标识评审的项目,以何种方式作为新老标准参
 评的分界线。3)绿色建筑国家新标准的启用,地方实施一二星项
 目将面临新老标准之间的抉择问题。
 
4、结论
 1)新版GB/T50378-2014标准相对于老的2006标准而言,保
 留老标准的控制项,但也对其控制项内容做了优化,充分体现新
 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2)新标准中
 将老标准中多条控制项内容划分到评分项,新标准条文调整更加
 结合实际,指标更加人性化,标准更加完善。3)新标准对老标准
 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明确解析,并给予技术使用量的要
 求,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4)新标准中涉及到行业
 和国家标准都将引用最新颁布标准,意味着绿色建筑评价难度将
 增加。
风铃结香 2024-05-1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522890090942 秒